“唉!我除了認幾個字之外別的一無是處,你的事兒我早想幫你,就是力不從心啊,我要是會了武藝,那肯定是天下第一的俠客。放心,既然我家師兄決定幫你了,我也義不容辭,不就是幾個蟊賊嗎?給我一把劍,我也敢跟他們拚命!”被黃二虎攙扶著的王登軒似乎因為見到李道通十分興奮,一路上說個沒完,把自己偉大的理想抱負說了一遍又一遍。
最後孫君坊實在是看不下去了說道:“閉嘴吧你!你能拿得動刀劍嗎?不說你能不能拿得動,你有那玩意兒嗎?還不知道你?家裏就幾本破書,還是每天從衙門帶紙回去自己抄的,不稀的說你,都在這兒了吧?”說著向上提了提他手上不太沉重的書笈。
王登軒一臉不服的說道:“誰說我們家沒劍?我祖上可是出過將軍的,我家有皇上禦賜的金劍,豈是你能知曉的?”
“都安靜點兒!”自從出了城,李道通的心情就沒有好過,聽王登軒嘚吧嘚半天,這會兒終於爆發了出來。
眾人很聽話的閉了嘴,一瞬間安靜了,李道通倒是又覺得語氣重了,為緩解氣氛緩緩說道:“趙老哥,你了解那陳三嗎?”
孫君坊也挺好奇的,跟著問道:“就是啊!看你這麼護著他,是不是跟你有親啊!”
趙源臉上露出了一絲回憶的表情說道:“說有親也對,他是我們東家的少爺。”
“少...少爺?”孫君坊被驚的嘴巴裏能塞下一顆雞蛋,“能請得動你這樣的武師肯定不是個小門小戶吧?大戶人家的少爺整天幹這偷偷摸摸的事兒?還成賊頭兒了,你們家是怎麼管孩子的?難道是神偷世家?”
孫君坊倒是開起了玩笑,趙源也不急,冷笑一聲接著說道:“還不是因為官府?”
李道通心中明悟,又是官府,難道這就是趙源仇視孫君坊的理由?這肯定是個又俗套又悲情的故事,李道通支起了耳朵。
見沒人搭腔,趙源接著說道:“少爺家裏行三,叫做陳雁,說起來十多年了,東家是縣裏最大的富戶,所謂樹大招風,那年招了強盜,我與數十個家丁拚死護著東家一家逃了出來,唯獨少了小少爺,那年少爺七八歲上下,待後來再去找的時候隻發現了兩個家丁的屍體,少爺也就是陳三就再也找不到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這也跟官府沒什麼關係啊!”王登軒倒是挺喜歡插話。
趙源沒好氣的說道:“你知道什麼?那群強盜就是縣都尉的手下假扮的。從那以後,東家的生意越來越難做,直到現在都快撐不下去了。這不,東家沒辦法,隻能派我冒險押送貨物來西涼新開鋪麵。開張頭一天晚上便招了賊,等把賊抓住吊起來要打的時候他一眼把我認了出來,對峙之後我才知道,那賊就是東家的三少爺。”
“我就問他是怎麼回事,他說那天兩個家丁護著他跑岔了路,跟家人失散了,後麵強盜追了過來,倆家丁死了,他跑了,跑出不知道多遠,也不知道家在哪兒了,後來一個乞丐把他救了,給他吃給他喝,帶著他到處乞討要飯,後來就教他偷東西,還教他什麼能偷什麼不能偷。後我一尋思,這些都是江湖規矩,那老叫花子恐怕也是個久慣走江湖的。後來就把他帶到了涼州,老叫花子死了,幾個同路的乞丐一起把老叫花子埋了,因為他有偷東西的手藝,漸漸的把幾個人養活了起來,這幾個人也跟著他偷,養活的人越來越多,他手下的賊也就越來越多,直到如今誰也奈何不了他了。”
“他跟我這麼說,我就得教他呀,你沒轍的時候偷,我不怪你,如今你我相認,以後家裏養著你,你就不能再偷了,過來跟著掌櫃學做生意,以後說不得還要你繼承家業。可是他不聽啊!他說手下有一幫兄弟等他照料,他要是走了,他那些兄弟就要受欺負,餓肚子。我說你生意做好了照樣能樣活他們,他還是不聽,我沒辦法,就隻能每天跟著他,誰知道他滑溜的不行,總是能在我眼皮子地下溜走。我說不行你就跟我回家去,這邊生意交給老掌櫃就行了,他更是不幹了。我說你要是不聽我的話,我綁也得把你綁回去,他這才算是老實了一陣,這不昨個我一個沒看住,就去把李道士給偷了,現在金子分了,寶貝恐怕還在他手上拿著呢。”
孫君坊接著補充道:“陳三這個人啊!可是把西涼府給折騰壞了,城裏那些買賣鋪戶哪家沒被他光顧過?臨走還喊一聲陳三謝過某某賞錢,多囂張!每次聲音還都不一樣,不過聽說他把大部分錢都分給窮人了,但是這個誰說的準呢?前幾年衙門裏因為他的事兒都鬧翻了,恨不得掘地三尺把他找出來,可誰知道他長什麼樣呢?後來實在抓不著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不過這倆月來報案的明顯少了,原來是趙爺您**的呀!還真是謝過了。”
趙源嗬嗬笑了笑說道:“偷雞摸狗怎麼說都是下九流,上不得台麵,跟你們官家沒法比,巧取豪奪無所不用其極呀!”
說著說著趙源話裏竟然又帶起了刺,看來對官府成見確實不小,不過知道原因的孫君坊倒是沒再跟他頂杠,隻是默默的說起了西涼府的故事。
“我知道你打心眼裏看不起官府的人,我也不怪你,不過咱們這兒可不一樣,從小我就特崇拜我爹,我是來涼州之後才出生的,據我爹手下的將官跟我講,說我們家世代都是瓜州張氏手下的將官,當年張義潮將軍攜河西十一州進獻唐王,那個場麵何其恢宏,可是到了他的子孫張承奉的時候就不行了,實際掌握的地域隻剩下瓜沙二州,與中原朝廷聯係斷絕,苦守飛地,本來也算是有些功勞,不過後來他竟敢自稱天子,叫什麼金山白衣天子。他這是要置大唐王朝於何地?我爹當然不願意了,一氣之下便帶著族人東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