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成癮症患者初期對網絡產生精神依賴,之後就極容易發展為身體依賴綜合症,出現記憶力減退、易疲勞、食欲不振、視力下降、睡眠障礙和焦躁不安等反映。另外長時間上網可誘發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降低。
互聯網成癮綜合症,英文簡稱為IAD。基本症狀是上網時間失控,欲罷不能,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但是不能不上網。患者即使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仍無法自控。常表現為情緒低落、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等。
據媒體報道,成都一位中年男子王振江平日裏極其癡迷上網。
每天一回家,王振江就一頭紮進電腦世界。原本愛說愛笑的他,慢慢地很少見到臉上有笑容,話也少了,吃完飯也不跟妻子聊天了,總是急著往自己的書房走。最讓妻子生氣的是,雙休日,家裏來了客人,王振江連個招呼都不打,好像不知道家裏來了人。妻子敲門叫他出來,他也隻是應付著從屋裏探出頭,衝來人打個招呼,然後就又縮了回去。
王振江天天坐在計算機跟前並不是在學習,而是上網聊天、玩遊戲,成了一個十足的“網蟲”。
王振江還常常在網上與他的網友長時間地聊天,並且與一個女孩談起了網上戀愛。為此,其妻經常與之爭吵,夫妻感情受到嚴重影響。但其不為所動,將家裏的一切都拋在腦後,電胭、上網幾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一天晚飯後,王振江開始上網與其網友聊天,除上廁所和囫圇吞棗地扒了幾口飯外,幾乎整整三十多個小時,他一直坐在電腦旁。太陽東升西落,當32個小時過去後,王振江因出現突發性思維紊亂,用水果刀割傷手腕,造成失血性休克。
【心理專家點評】
近年來,隨著網絡普及率的提高,接觸網絡的人越來越多,上網的人跟網絡親近的時間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因網絡而生的各種心理障礙也相繼增多,其中以上述例子所表現出的網絡成癮症更為突出。在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上網者中幾乎80%的人稱自己有網絡成癮症的傾向。
網絡成癮症是一種網絡性心理障礙,其表現特征主要有:
(1)上網的時間很長,上網幾乎成為其生活的全部內容,從而忽視了現實生活的存在。
(2)由於長時間地在虛擬世界中遨遊,因此容易使人患上情感冷漠症,對人冷漠,人際關係淡薄,生活呈自閉狀態。
(3)情緒焦躁不安,脾氣變得暴躁,做什麼事精力都難以集中,上網時情緒極度亢奮。
(4)出現睡眠障礙,食欲減退,思維遲緩,自我評價低,情緒容易低落消沉,感到孤獨和憂傷,嚴重時有自傷、自殘甚至自殺行為。
產生網絡成癮症的原因很複雜,但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現代社會生存壓力不斷增大,人際關係漸趨複雜,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從而使人們承受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網絡是一個虛擬的空間,在網絡中徜徉,不需要真實身份,不需要責任和義務,不需要戒備和提防,這對於心理長時間遭受壓抑、終日高負荷運轉的現代人來說,的確是一種身心解脫的極好方式。因而,許多人在現實中遭遇挫折和打擊後,在網絡的海洋中極易感受到壓抑被盡情釋放的滿足感。為了逃避現實,尋求解脫,也就極易沉溺於網絡中不能自拔,從而患上網絡成癮症。
建議一:認識什麼情況下是網絡成癮。
也許你就是一個網迷,想一下你是否經常忍不住上網,上了網就不想下來?你是否不上網就感到煩躁不安,做什麼都打不起精神?你是否長時間在網上也不感到累,每個月的上網費越來越多?你是否很少和家人、朋友坐在一起聊天或聚會,卻把大量的時間用來上網?如果你有上述這些表現,那麼網絡成癮症正潛伏在你的左右,請你一定要警惕!
建議二:對網絡有一個正確而全麵的認識。
網絡以其博大的信息量和快捷的傳輸方式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絕不隻是用來進行聊天、遊戲或發各種郵件。在利用網絡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做電腦的操作者、網絡的利用者,而不是被電腦、網絡所控製,被網絡“套牢”,成為它的忠實“奴仆”。
建議三:無論網絡在自己的生活中占有多大的比重,一定要記住,自己不可能與現實生活徹底隔絕,自己永遠是一個食人間煙火的現實中人。
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上網時間,提醒自己多與身邊的人交往,多參加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多和家人在一起溝通感情,感受真實的情感帶給自己的快樂和幸福。
建議四:和家人訂立一個聯盟和約。
一旦自己上網時間太長,有網絡成癮症的傾向,允許家人采取強硬措施,限製自己上網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