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6一個都不能少(1 / 2)

立秋過後,燥熱漸散,涼意愈濃。突然有一天,當吵鬧了一整個夏季的蟬聲消失得無影無蹤,僅剩下晚間階下石板縫裏的蟋蟀還在做著最後的悲鳴時,北方的初秋就來到了!這是一個收獲成果的季節,也是一個播種未來的季節。關中地區淳樸的老百姓們,剛剛咧嘴笑著把曬幹的又粗又大的包穀棒子掛在門框或房梁上,就又投入了整地播種冬小麥的忙碌中。西北農校育種小組的年輕人,也正式拉開了擂台賽的序幕……

秦鶴鳴緊攥著手裏的耙子,使勁耙完了角落裏的最後一小塊土地,這才直起腰來,提著耙子走到畦壟上,端起地上的豁口老瓷碗,咕咚咕咚灌下幾大口水。“嘖嘖!”他滿意地砸吧著兩張嘴片子,抬起胳膊抹幹汗津津的額頭,沾滿泥土的兩隻手揪住身上的長衫衣襟快速抖動著,一邊愜意地享受著鑽進胸腔裏的陣陣微風帶來的涼爽,一邊極目遠眺田野上美好的初秋景色。

晴朗湛藍的高空萬裏無雲,連一絲浮絮都沒有,像無邊的大海一樣澄澈。不遠處,峰巒起伏的終南山猶如一條綠絲帶纏繞在天際,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像碧海上的帆船,正沿著山脈的走向由南向北漂遊著。

“嘖嘖,真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

秦鶴鳴樸實而執著的目光落在自己剛剛橫豎交叉耙了兩遍的土地上,一股辛勤勞作後的成就感令他倍感快慰。他的麵前,原本是一片任重遠教授用來進行碧螞雜交麥的試驗田,如今,一道壟梁把試驗田劃分成了明顯的兩塊。每塊試驗田裏都豎有一塊木牌,一塊寫著“碧螞雜交麥試驗田”,一塊寫著“冷凍麥種小麥試驗田”。這邊,他的好兄弟郝耕田正撅著屁股拿耮子耮地。那邊,尹初萌帶著林蕤也在緊鑼密鼓地整地,他們的進展看起來比較快,隻剩下一小塊角落的土地就全部結束了。

忙活了好幾天了,秦鶴鳴帶著郝耕田第一天來施肥時,尹初萌那邊還沒有任何動靜。如今,人家那邊馬上整地結束,他們卻還在侍弄土地。幹得早,結束晚,這有點“起了一大早,卻趕了個晚集”的樣子。不過,秦鶴鳴的心裏一點都不著急,他時常提醒自己——磨刀不誤砍柴工!任重遠教授因為急於求成而獻出了生命,教會秦鶴鳴懂得了科學可以加快步伐,但不能冒進的道理。在任教授前幾年實踐摸索的基礎之上,他製訂了在未來三年內將碧螞雜交麥培育成功,實現小麥畝產量翻一番的計劃。要順利完成這一目標,秦鶴鳴知道必須要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邁進。

就單說這整地播種吧,秦鶴鳴就專門設計了十三個一環套一環的步驟,他還給自己想的這法子起了個好記的名字,叫“一個都不能少”。具體步驟包括:首先是施肥,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不多不少恰好,保證肥要均勻;其次是犁地,保證深淺一致;再就是耙地,要耙兩遍,先橫著耙,再直著耙一遍;四是耮地,用耮子耮一遍,起到鎮壓作用;五是畫線,哪兒留畦埂,哪兒留麥畦,按照試驗設計的尺度、格式,拿著米尺丈量、踩線,設定種植小區;六是起畦,依照畫好的線,從兩側刮土起畦;七是平畦,對刮了土的畦子進行平穩;八是“畫行”,根據小麥品種的試驗安排,按照預定的行距畫線定行;九是“打眼”,沿著畫好的行線打眼,確定株距;十是“擺袋”,按照田間設計,哪個板塊種植哪個品種,將麥種“對號入座”,同時要前麵一人擺放,後麵有人跟著核對;十一是“單粒點播”,每個眼裏放一粒種子;十二是踩壓,人沿著行線壓步走一遍;十三是“平小區”,播後用耙子平整畦子。

“啊,就算是任教授,當年也沒把整地播種的步驟理得這樣清晰有條理……”秦鶴鳴第一次把方案拿出來時,郝耕田那似乎永遠都睡不醒的眯縫眼都瞪圓了,他興奮地咂巴著兩張厚嘴片子,噴著唾沫星子不住讚歎:“鶴鳴,咱就按這方案弄,一定能把碧螞雜交麥培育成功!”

秦鶴鳴提醒說:“按照這方案弄,本來三天就能幹完的活,至少得延長一星期,量大了,活更累了……”

“怕吃苦,咱就不當育種人嘞,嘿嘿……”

本來秦鶴鳴還有一些猶豫,郝耕田的大力支持給他喂下了一顆定心丸。這兩個打從第一天進農校起,就睡上下鋪的哥倆,好的就差沒穿一條褲子了。秦鶴鳴在學習和做事上比較專注,在個人生活上則顯得邋裏邋遢。郝耕田呢,恰恰相反,他是一個很懂得生活的小夥子,每天早晨起來都把被子疊得像豆腐塊。秦鶴鳴有時為了學習或工作不按時吃飯,郝耕田倒是先著急了起來,好幾次,他都拿了自己省吃儉用的糧票,買了飯端給秦鶴鳴,還像個老媽子似的把他課本一收,敦促著他趕緊把飯吃完。相反的,在學習和工作上,盡管郝耕田一直很努力,卻因為天分不足,還是離秦鶴鳴有一定差距。這兩個生活和工作上能夠相輔相成的人被分到同一組育種,真是一件幸事。他倆本來是一組的,在一塊地裏幹起活來,倒好像成了競爭對手似的,你追我趕,生怕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