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問馬老板:“你是說,這個硯台值一萬?”
馬老板搖搖頭,笑道:“後麵加兩個0。”
“100萬?”
秦書凱驚呼了一聲,我日,這麼值錢?老子還以為也就是個10玩八萬的東西,原來這麼貴重。
見到秦書凱驚訝的神情,馬老板的臉上現出少許得意的神情,他穩穩的口氣說:“秦書記,這還是我保守的估計,端硯的價格一般由四個因素決定:坑種、材質、形狀、做工。前三個因素都具備,後麵一個想必也不會是一般人做的,端硯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和人文價值,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端硯礦材越來越少,技術高超的工匠後繼乏人,其價值一路飆升,有行內專家預計,未來兩年內,端硯的價格可能要翻十倍,以克計量,身價直逼雞血石、田黃等名石。”
秦書凱聽了馬老板的介紹,心裏不由有些感慨,情不自禁的喃喃道:“不過就一塊石頭而已,怎麼炒這樣厲害?”
馬老板笑著說:“這您就外行了,自古有盛世藏古玩,亂世藏黃金的說法。現在政通人和,國強民富,正是藝術品顯示自己價值的時候。您如果關注這方麵的消息,國外拍賣我國國寶時,一件藏品動輒上億。何況端硯生產曆史悠久,而且一直是文人墨客的珍愛之物,端硯的實用價值和欣賞價值二者並重,文人墨客除用於研墨,還喜愛端硯的鑒賞、饋贈、收藏和研究,如歐陽修的《硯譜》、米芾的《硯史》、蘇軾的《東坡誌林》等都是關於端硯的著述和讚美的硯銘、詩文。到了清初,端硯的製硯工藝十分雅致,刻工纖巧,加上附以名人題識,硯銘等作為裝飾,端硯身價倍增。已從實用價值演變為文玩之物,成為欣賞品和珍藏品。”
馬老板再次滔滔不絕,對這些古玩收藏如數家珍,各地的價格也非常清楚,“80年代,日本及東南亞地區收藏者對端硯突然感興趣,使其收藏價值和投資價飆升。如1993年4月在香港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一對清代長方帶眼鬆樹端硯(長34.1厘米)就被人以36.8萬港元高價買走;在端硯文化節上,一方‘中華九龍寶硯’則以200萬元天價成交。 古端硯價值很高,現在是一擲千金而求一硯都很難得。”
秦書凱聽馬老板這麼一說,心裏確認眼前這塊看起來黑魆魆泛著紫色的石頭當真還是珍寶了?既然已經確定了端硯的價格,秦書凱就不想再聽馬老板囉嗦了,他趕緊找個馬老板侃侃而談的空隙,跟馬老板道了一聲別,告辭出門。
馬老板顯然是心裏有些舍不得這塊端硯,在手裏又摩挲了一會,才戀戀不舍的交還到秦書凱的手上,嘴裏念叨著,秦書記,這東西不是價錢的問題,可是不容易碰到,您可要小心收好。
秦書凱衝他笑了笑,嘴裏應著說,明白。
這一塊小小的石頭,價格堪比一輛豪華寶馬轎車,轎車買到手,立即就折價,這東西卻還有升價的空間,捧著怎麼昂貴的東西,自己怎麼敢不小心呢?
這次到省城,秦書凱特意把這塊端硯帶來了,盡管在行家的眼裏,這端硯或許是個寶貝,但是到了他秦書凱的眼裏,充其量也就是塊石頭,把合適的東西,用在最合適的事情上,達到最好的效果,這就是秦書凱想要的。
秦老家還是一樣的寂靜,秦書凱特意挑選晚飯一般人剛吃完晚飯的六點五十左右,趕到了秦老家門口。果然,跟自己預想的一樣,秦老家門前寬闊的空地空空蕩蕩,沒有車輛停在門前,可能說明秦老的家裏並沒有什麼重要的客人。
盡管很多人的心裏都清楚,巴結好秦老,那就是巴結好省委常委秘書長常崇德,畢竟,常崇德是秦老一手提攜起來的,但是直接送禮物給常崇德顯然要送禮物給秦老更加直接有效。
現在的人都很現實,既然送禮自然想要很快就見到效果,像秦書凱這種情況卻很特殊,因為跟常崇德不熟悉,如果不把秦老這條線給巴結好,常崇德根本就不會搭理他,所以也隻能選擇曲線救國的形式。
秦書凱讓王子成在車裏等著,自己則拿起那副據說是價值百萬的端硯走到秦老家門口,輕輕的按下了門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