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對童年有很多想說卻永遠說不完的話,它是天上的繁星,它是人間的風景,它是心中的明燈。
最後一篇《空城》來麵對未來或美或波折的生活吧!
對於生活我們不作過多的詮釋。無論是無憂無慮的童年,還是略懷惆悵的少年,奮鬥過的青春,三十而立的幻想,四十而明的無奈,或是到終老的歎息。其實一生無論是怎樣走過的,幸福也好,窮苦也罷,隻要嚐過了,走過了就是好的。我沒有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情懷;或是“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悲苦;沒有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歎息;也沒有“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雨打窗台濕綾綃”的風情雅致。我們有的隻是對生活的釋懷。在我的心裏有一座空城,裏麵裝著我所有的過往,裝著我的童年,裝著我的夢想。
小時候,我找到了一方淨土。沒有煩惱,沒有憂愁,充滿了歡樂,擁有了自由。在寂靜的夜空裏,坐在草地上,嗅著花香,望著月亮。向往著歐式莊園的美,一幢幢哥特式的樓房,在陽光下格外醒目。親吻著風兒帶來的柔情,擁抱著溫泉給予的安詳。幻想著自己是一個追風箏的人,凝視著它飛上藍天,迎著太陽耀眼的光芒。線在手中搖曳,它在空中飛翔。雖然它很不現實,或許它很遙遠。你在何方/海的對麵/山的脊梁/我在尋你/走過了雪的世界/踏過了雨的天堂/被汗水浸濕的衣服/依舊穿在我的身上。在夢中我見過它的模樣,睜開眼卻又消失於蒼茫。它離我很近,很近,在那座空城,在那家的方向。沿著童年走過的小路,背起母親縫過的包囊。一路上歡聲笑語,一路上鳥語花香,這讓我久久難忘。用心靈去尋找,用真誠去擁抱。它剛剛走過,就在昨天,它還向我親切的招手,問我過得怎麼樣?我高興的回過頭,衝它微笑的說了句:“很好。再見,我的童年,再見,那個曾經追風箏的孩子。”
長大後,我就像一隻掠過高空的鴻雁。向著人間留下悲鳴,往來於南北之間,將所有的風景攬入懷中。我不拘於“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寫懷;又不同於“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的悲傷;沒有“吊影分為千裏雁,辭根散作九秋蓬”的憂鬱;更不用為“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而感到悲傷。生活不會讓我停在原地,更多的是奔走。就像鴻雁一樣,為了活著,為了生計,它隻有奔波。它彷徨過,它迷惘過,甚至它還掉過隊,找不到雁群飛到了何方。落魄的它獨自飛翔,閃過了獵人的槍,躲過了捕它的網。落在了一棵老樹上,它向一隻烏鴉傾訴它的憂傷。我的憂傷/穿破了胸膛/折斷了翅膀/沒有希望/沒有力量/在黑夜裏輕聲吟唱。它隻有飛翔,迎著黎明,飛往南方。一路的荒蕪,草木枯黃,但它不能停滯,它要活著,它不能凍死在路上。為了未來,再大的苦也超越不了它的堅強。上帝會給它希望,讓它在逆境中成長。誠然,生活難免會有悲傷,沒有人給你答案,答案就在你走過的路上。
後來,我更像是一棵孤立在沙漠中的枯樹。曆經過滄桑,擁有過輝煌。在這我見證了世事變遷,在這我體會了世態炎涼。我曾用自己的身軀抵擋過狂風暴雨,遮擋過炙熱的陽光。為後人留下一片陰涼。我討厭“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的真諦;討厭“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感歎;討厭“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的惆悵;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奉獻精神。時間會證明一切,古往今來誰對誰錯,自有後人評論。家財萬貫又怎樣,一貧如洗又如何,死後還不是兩手空空。正如凱撒大帝所說:“偉大如我凱撒者,死後也是兩手皆空。”所以,珍惜所擁有的,活著比什麼都強。隻有活著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們有無悔的青春,有炙熱的追求。這都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它們留在了空城,留在了我心裏與夢裏的故鄉。
思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不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嗎?無論是錯過的、失去的、得到的、擁有的,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生活經驗,是它們伴隨我們成長,是它們給於我們力量,才足以讓我們挺過大風大浪,去擁抱屬於自己的藍天。這些記憶,都留在了空城,空城並不空,你所有的答案它都知道,或許有一天,它會告訴你,你想要的答案。
另外本人新書《尋找光明大陸》將在本站發布,一場奇妙幻世之旅,解開奇幻世界的永生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