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氣就是這樣。一言不合就動手。既然在嘴皮子上見不了高低,那就在手底下見真章吧。
圍觀眾人看到贏平李牧二人劍拔弩張,也不去勸阻,鬥就鬥吧,在那個崇尚實力的時代。誰更強大,誰才能獲得更多的尊重。更何況,這裏是在趙國,主場作戰,人才濟濟。贏平孤身一人,敢發出挑戰,不是自不量力是什麼!讓他長長見識,知道天外有人,山外有山也好。
不一會兒,各位大臣彙報工作完畢,趙王下令,移步大殿之外,共同進行大會最後一項,演武環節。
趙國尚武,不管大會小會,最後的最後,一定要來個演習,比賽什麼的。一為活躍氣氛。沉悶的會議開完了,就到外邊鬆鬆筋骨,耍耍拳腳,最後大家一歡而散。二為宣揚趙國的尚武傳統,讓趙國時刻不忘保家衛國之重要。
外邊演武場早已布置好,趙王帶著一幹重臣,到貴賓台落座。演武場四周,禦林軍持戈而立,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將偌大的演武場保護的密不透風。
典禮官快步走到趙王麵前,高聲道:“啟稟大王,諸事已備。今天的賽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項射箭,第二項馬術,第三項技擊。隻待大王下令,就可正式開始!”
趙王遷滿意的點點頭,他對國家大政方針不怎麼感興趣,但最喜歡看這樣的熱鬧了。而且,越刺激的比賽越喜歡看,最好雙方能見血,能拚個你死我活,他在看台上才更有快感。勝者立賞,敗者棄之如敝履。因為這個緣故,很多人都不敢參加趙王的技擊比賽,生怕拚的太凶丟了性命。也有些狠角色兒,為了謀富貴,削尖了腦袋想在趙王麵前表現表現,即使有危險,也在所不辭。
但今天的這位秦國使者,趙王可不想讓他拚的太狠,說好的兩國結盟,要是弄個三長兩短,秦國怪罪下來,那可如何是好。所以,前兩項都選擇了比較溫和,比較傳統的項目,射箭和馬術,不存在人和人之間的直接對抗。隻有第三項技擊,實在是為了撐個場麵設置的。要是沒一點對抗,那觀眾也不會答應的。
所以這次,趙王存心不想把事情鬧大,比武也隻是意思意思。把贏平打敗,不弄傷他,既宣示了趙國的威儀,又不傷秦國的麵子,就是趙王的最高目標。
“公子,確定要挑戰嗎?”趙王眼望著贏平。似乎很為他擔心。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既然說了要切磋切磋,豈能臨陣退縮。請貴國盡快派人吧,第一場射箭,誰來出戰?”
贏平這次雖然是結盟的,但國與國之間,向來都是憑借實力說話,談判和武力齊頭並進,才能真正結盟。所以他存心想在趙國立威,震懾趙人。這個結盟才能弄的像一點。
不論人和人之間,還是國與國之間,都喜歡和強者交往。強者提出結盟,弱者從來都不會推辭,所以贏平這次,就是要造成一個高姿態結盟的態勢。
李牧正要接話,準備派手下大將出戰。隻聽王族隊伍中,走出一個中年人。這人衣著華貴,氣度不凡。眉目之間和趙王竟有幾分相像,隻是麵容憔悴些,一副鬱鬱不得誌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