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梁虔大長秋,皆先蜀亡沒。評曰:蔣琬方整有威重,費禕寬濟而博愛,鹹承諸葛之成規,固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然猶未盡治小之宜,居靜之理也。薑維粗有文武,誌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老子》有雲:“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況於區區蕞爾,而可屢擾乎哉?譯文薑維,字伯約,天水冀(故城在今甘肅省甘穀縣南)人。從小死了父親,和母親相依為命。愛好鄭氏學。在本郡任職上計掾,州裏征辟他作從事的官。薑維的父親薑冏過去做過郡功曹,遇上羌、戎叛亂,親身擋衛郡將,死在戰場,因此上頭賜薑維官為中郎,參本郡軍事。(後主)建興六年(公元228年),丞相諸葛亮大軍向祁山(在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進發,當時天水太守正好外出巡察,薑維和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隨從出行。太守聽說蜀軍快要到了,而各縣都響應蜀軍,就懷疑薑維等人也都心懷不軌,於是漏夜逃到上邽(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西南)堅守。薑維等人發現太守走了,趕忙追去,慢了一步,到城門邊,城門已經關上,不許他們進入。他們一起回到冀縣,冀縣也不讓薑維等人進內。薑維等人隻好全都投奔諸葛亮去了。正遇著馬謖在街亭(在今甘肅秦安縣東北)戰敗,諸葛亮取了西縣一千多家人和薑維等帶回蜀國,因此薑維就和母親散失了。諸葛亮辟薑維做倉曹掾,加官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那年薑維二十七歲。諸葛亮寫信給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說:“薑伯約對時事盡心盡力,思慮精密,我看他的長處,連永南(李邵)、季常(馬良)等人都比不上的。這個人,是涼州第一等人才啊!”又說:“必須先訓練中虎步兵五六千人。薑伯約對軍事很有領悟力,他既有膽色義氣,又深深懂得兵法的意理。這人心存漢室,而才氣比常人高出一倍,等到軍事訓練完畢,我會派他到宮裏覲見主上的。”後來薑維被改任為中監軍征西將軍。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死了,薑維回到成都,任職右監軍輔漢將軍,統領各軍,進封平襄侯。(後主)延熙元年(公元238年),跟隨大將軍蔣琬留駐漢中。蔣琬升任大司馬以後,用薑維作司馬,好幾次率領偏軍向西攻入敵境。六年,升任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十年,改任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同一年,汶山平康夷反叛,經薑維率領軍隊平定。薑維又出兵隴西、南安、金城邊界,和魏國大將軍郭淮、夏侯霸等人在洮水的西麵大戰。胡王治無戴等人帶著部落來投降,薑維領著他們回到蜀國好好安置了。十二年,朝廷假薑維節,再出兵西平,也沒有成功就回來了。薑維自以為對西方涼州的風俗很熟悉,而且自負很有才氣武力,打算引導各羌、胡來作蜀軍的羽翼,認為自隴以西可以切斷攻占的。每每想要大舉興兵,費禕時常抑製他,不依從他的計劃,撥給薑維統領的兵力不超過一萬人。十六年春季,費禕死了。夏季的時候,薑維率領幾萬人出兵石營(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經過董亭(今甘肅省寧遠縣西南),包圍了南安(今甘肅省隴西縣東北,渭水北),魏雍州刺史陳泰衝破包圍網到了洛門,薑維糧食用完了,退回蜀國。第二年,加官督中外軍事。又出兵隴西郡,守狄道長李簡領著全城投降。薑維進兵圍攻襄武(故城在今甘肅省隴西縣西南),和魏將徐質交戰,殺傷了許多敵人,魏軍敗退。薑維乘勝進兵,許多城投降了,又有許多被他打下了,取了河關(今甘肅省導河縣之西)、狄道(故城在今甘肅省狄道縣西南)、臨洮(故治在今甘肅省岷縣)三縣百姓退回。後來在十八年,又和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一起出兵狄道,在洮西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王經的兵戰死的有幾萬人。王經退守狄道城,薑維把它包圍了。魏征西將軍陳泰進兵來援救解圍,薑維退到鍾題屯駐。十九年春天,就地升薑維為大將軍。又整治器械戰馬,與鎮西大將軍胡濟相約在上邽會師,胡濟失約沒有到來,因此薑維被魏大將鄧艾大破於段穀(今甘肅省天水縣東南),軍隊星散流離,死了許多。士兵人民因此都怨恨他,而隴以西也騷動不安。薑維向朝廷請罪,引咎自責,自動請求貶削官爵。朝廷於是貶他為後將軍,代理大將軍的職務。二十年,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在淮南造反,魏國把關中的兵馬分一部分出來到東方壓製。薑維想趁著關中空虛攻打秦川,又再率兵幾萬人出駱穀(今陝西省盩厔縣西南),直到沈嶺。當時長城內儲藏了許多糧穀,但守兵卻很少,聽說薑維來了,大家都很惶恐。魏大將軍司馬望負責抵擋薑維,鄧艾也從隴右趕來,都在長城駐軍。薑維進駐芒水(在陝西省盩厔縣東南,北流入渭),各部隊都依山紮營。司馬望、鄧艾傍著渭水堅守防線,薑維屢次下來挑戰,司馬望、鄧艾隻是不理。到了(後主)景耀元年(公元258年),薑維接到諸葛誕已經破敗的消息,就退兵回成都。朝廷恢複委任他大將軍的職位。起初,先主留魏延鎮守漢中,都是在許多防線陣地設置兵力來抵禦外敵,敵人假如攻來,就盡力防守,不讓他深入一步。一直到興勢這一役,王平抗拒曹爽,都是承襲這個法子。薑維建議,他認為錯落守著各處防線,雖然合乎《周易》“重門”的用意,但隻可以抵抗敵人的侵略,是被動的,不可能獲得重大勝利。不如讓他們一聽到敵人要來,各防線馬上收兵,把穀食集中,退到漢(今陝西省沔縣)、樂(今陝西省城固縣)兩城裏防守,使敵人不能進入平地,暫且由重重關防鎮守抵禦敵人。在敵人要發動攻擊的時候,命令各地遊擊部隊一齊向前乘虛騷擾他。敵人攻城無功,野外一點零散的穀食也沒有,他們千裏迢迢的運送糧草,補給不容易,到後來自然人馬疲倦,糧食短缺,非退兵不可。等他退兵的那一天,我們各城一起出兵,連同遊擊部隊合力搏殺他,這是殲滅敵人的最好戰術。朝廷於是命令督漢中的胡濟退守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又在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都設立了防守陣地。景耀五年,薑維帶領人馬出兵漢、侯和,被鄧艾所破,退回遝中(在青海東南境,甘肅臨潭縣之西)。薑維本來是外鄉人,托身蜀國,多年來帶兵攻戰,但卻不曾建下功績,而宦官黃皓等在宮裏弄權,右大將軍閻宇和黃皓朋比為奸,黃皓暗中想廢掉薑維的兵權扶植閻宇。薑維也懷疑黃皓有什麼陰謀詭計要害他,所以心生恐懼,不敢再回到成都。景耀六年,薑維上表給後主說:“臣得到消息,鍾會在關中整治兵馬,有來進攻的企圖,我們應該一起派出張翼、廖化督鎮各個部隊,分頭守護陽安關口、陰平(故城在今甘肅省文縣西北)橋頭,以防範未然。”黃皓向鬼巫求問消息是否正確,得到的結果是說敵人無論如何不會攻來,黃皓就啟奏後主把這件事掩蓋過去了,所有的臣子都不知道這個消息。等到鍾會快要進兵駱穀,鄧艾快要攻入遝中,然後朝廷才派右車騎廖化到遝中作薑維的後援,派左車騎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人到陽安關口作各防線的外圍助力。等到救兵開到陰平,接到消息說魏將諸葛緒揮兵指向建威,因此救兵就停在陰平等候敵人。過了一個多月,薑維被鄧艾所摧敗,退守陰平。鍾會進兵包圍了漢、樂兩城,派遣別將進攻關口,蔣舒打開城門出去投降了,傅僉格鬥而死。鍾會攻樂城沒能成功,聽得關口已被攻下了,就長驅直入。張翼、董厥才到了漢壽,薑維、廖化也棄了陰平撤退,剛好和張翼、董厥會合,全部退守劍閣準備抗拒鍾會。鍾會寫信給薑維,說:“公侯以文武雙全的才德,抱負蓋世的韜略,功勞成就於巴、漢,聲望顯揚於華夏,遠近的人沒有不敬服您的威名。我常常想起過去的日子裏,我們曾經同在一個朝廷的廣大德化蔭庇之下,我對您神交已久,這種友誼隻有吳季劄、鄭子產一見如故的交情可以比擬。”薑維沒有覆信,隻是列好營陣守住險要。鍾會不能取勝,而糧運補給線太長太遠,很不妥當,都要商量退兵了。可是鄧艾從陰平由景穀道(即東漢德陽亭,在今四川省梓潼縣北)傍攻入,就在綿竹(故城在今四川省德陽縣北)大敗諸葛瞻。後主向鄧艾請降,艾進兵占據了成都。薑維等人起初聽得諸葛瞻兵敗,有消息傳來,說後主想堅守成都,一會兒又說想向東逃入吳國,一會兒又說想向南逃入建寧(郡名,故治在今雲南省曲靖縣西十五裏),不知道哪個消息才正確。於是薑維帶著兵馬從廣漢和郪縣(故城在今四川省三台縣南)的通道撤退來查明虛實。不久接到後主的敕令,就放下武器,解除甲胄,走到鍾會在涪縣的軍營裏投降,蜀國的將士都大為憤怒,拔出刀子猛砍著石頭。鍾會對待薑維等人很優厚,都從權暫時退還他們的印號節蓋。鍾會和薑維出外就同乘一輛車,入坐就同坐一張席,他對長史杜預說:“拿伯約和中原名士相比,公休(諸葛誕)、太初(夏侯玄)未必勝得過他。”後來鍾會陷害鄧艾,鄧艾被朝廷下詔關在檻車裏遞解回去,最忌憚的人除去了,鍾會因此帶著薑維等人到了成都,自稱益州牧,背叛魏朝。鍾會企圖給薑維五萬名兵士,讓他作先鋒部隊。原先的魏朝將士憤怒反抗,殺了鍾會和薑維,薑維的妻兒都被害了。郤正著論論薑維說:“薑伯約據有上將的重大職位,階級在群臣之上,但他家的房屋破舊狹小,財產也沒留下多少,他的偏房裏沒有養著妾侍供作親狎,**內也沒有準備樂隊供作娛樂,他添置衣服隻要夠穿就行了,用車馬隻要整齊就算了,飲食很有節製,不奢侈也不省儉,公家給的費用,隨手就花用幹淨;我們看他所以如此,並不是為了激勵貪汙渾濁的人,就這樣壓抑自己的欲望,割舍自己的享受,他隻不過認為這樣生活就夠了,不必更有所貪求罷。普通人的主張,常常是讚揚成功的人,毀斥失敗的人,或者是幫地位高的說話,而壓抑地位低的,他們都認為薑維死無葬身之地,連宗族都被人滅絕了,就拿這個來貶損他,不再肯仔細檢討整個事情,這和《春秋》所定下褒貶的原則實在差得太遠啊!像薑維的好學不倦,清白節約,本來就是一個時代的表率。”從前跟薑維一起到蜀國的人當中,梁緒官做到大鴻臚,尹賞做到執金吾,梁虔做到大長秋,他們都在蜀亡以前就死去了。陳壽評論說:蔣琬正直嚴整有威儀,費禕寬厚大方而博愛,他們都繼承了諸葛亮定下的規模,依循他的做法而不變革,所以邊境沒有危險,國家安和調協,可是他們還未達到統治小國以處靜為原則的最高境界。薑維大致上是有文才武略的,他的誌向在建立功名,因而隨便動用軍隊,他的判斷力不夠周密,終於落得斃命的下場。《老子》書上有這句話:“治理大國好像煎小魚一樣,不可隨便去擾亂翻動它。”何況是區區一個蕞爾蜀國,哪裏經得起頻頻擾動呢?政治才能編輯本段概況薑維以一芥敵國降將的身份能平步青雲,仕途一帆風順,一直攀到頂峰大將軍的最高位。況且薑維以羈旅托國,為避嫌,無法多幹預朝政,而昏庸的劉禪親小人,遠賢臣,不納忠言,以致漢政日衰。薑維建議誅殺奸臣黃皓,後主不聽,終至亡國。丞相府還有掌管糧穀的倉曹掾屬,任其職者有劉曄、高柔、裴潛、傅幹、楊修等,都是比較有名的官員。蜀漢丞相倉曹掾曾由薑維擔任。吳國未見有倉曹掾屬,但設有節度,掌軍糧穀,初用侍中偏將軍徐詳主之,詳死,以諸葛恪代之。諸葛亮聞知,與陸遜書曰:“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糧穀,糧穀,軍之要最,仆雖在遠,窺用不安,足下特為啟至尊轉之。”遜以白權,權即轉恪領兵。由此觀之,掌管糧穀的倉曹掾是重要的官職。諸葛亮曾經稱讚薑維的政治才能,說馬良等人都比不過薑維。馬良政治才能不在蔣琬費禕之下,是蜀漢早期優秀文官的代表。可以得知,薑維也是很精通政務的。屯田生產薑維總結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後.采取"迂迥"戰術,繞道經由白龍江,洮河流域出擊魏軍.因地處隴南和甘南高山深峽地帶,軍糧運輸維艱.經強川口長途奔襲隴西郡,多經深山密林和不毛曠野,人煙稀少,補給困難,故產生就地屯田種麥,以圖後舉的想法.魏國詔書中的【猶複耕種遝中】,表明薑維軍屯不止一次。還有薑維北伐,曾經搶過魏國的軍屯糧食,如:從南安、隴西,因食羌穀,若趨祁山,熟麥千頃,為之縣餌。國賴其資薑維在羌胡中有很高的威望,無論魏國境內還是蜀國國內的羌胡,都對薑維了很大的後勤支持。如魏國境內:薑維攻羌,收其質任,聚穀作邸閣訖。如本國境內:大將軍薑維每出北征,羌、胡出馬牛羊氈毦及義穀裨軍糧,國賴其資。另外,薑維掌軍的10年內,蜀漢的少數民族叛亂一次都沒有發生,這不同於蔣琬費禕時期的內亂迭起。文學才能編輯本段《魏晉文學史》:“如薑維《蒲元別傳》,上承劉向,下啟魏晉,於誌人小說領域別開生麵。”蒲元傳君性多奇思,於斜穀為諸葛亮鑄刀三千口,刀成,自言漢水鈍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是謂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於成都取江水。君以淬刀,言雜涪水,不可用。取水者捍言不雜。君以刀畫水,言雜八升。取水者叩頭雲,於涪津覆水,遂以涪水八升益之。以竹筒內鐵珠滿中,舉刀斷之,應手虛落,因曰神刀。今屈耳環者,乃是其遺範。蒲元別傳君性多奇思,得之天然,鼻類之事出若神,不嚐見鍛功,忽於斜穀為諸葛亮鑄刀三千口。熔金造器,特異常法。刀成,白言漢水鈍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是謂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於成都取之。有一人前至,君以淬刀,言雜涪水,不可用。取水者猶捍言不雜,君以刀畫水,雲“雜八升,何故言不雜?”取水者方叩首伏,雲實於涪津渡負倒覆水,懼怖,遂以涪水八升益之。於是鹹共驚服,稱為神妙。刀成,以竹筒密內鐵珠滿其中,舉刀斷之,應手靈落,若剃生芻,故稱絕當世,因曰神刀。今之屈耳環者,是其遺範也。議諡趙雲景耀四年(261年),大將軍薑維等議:“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案《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矣。?曆史評價編輯本段諸葛亮:“薑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薑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鍾會:“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嚐同大化,吳劄、鄭喬,能喻斯好。”“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鄧艾:“薑維,自一時雄兒也。然與某相值,故窮耳。”郤正:“薑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製,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談,常譽成毀敗,扶高抑下,鹹以薑維投厝無所,身死宗滅,以是貶削,不複料擿,異乎《春秋》褒貶之義矣。如薑維之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郭頒:“時蜀官屬皆天下英俊,無出維右。”曹奐:“蜀所恃賴,唯維而已。”幹寶:“薑維為蜀相,國亡主辱弗之死,而死於鍾會之亂,惜哉!非死之難,處死之難也。是以古之烈士,見危授命,投節如歸,非不愛死也,固知命之不長而懼不得其所也。”左思《三都賦》:“庭扣鍾磬,堂撫琴瑟。匪葛匪薑,疇能是恤?”[2]常璩:“薑維才非亮匹,誌繼洪軌,民嫌其勞,家國亦喪矣。”廖化:“‘兵不戢,必**’,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雲‘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陳壽:“薑維粗有文武,誌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老子有雲:‘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況於區區蕞爾,而可屢擾乎哉。傅玄:“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孫盛:“異哉郤氏之論也!夫士雖百行,操業萬殊,至於忠孝義節,百行之冠冕也。薑維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違君徇利,不可謂忠;捐親苟免,不可謂孝;害加舊邦,不可謂義;敗不死難,不可謂節;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禦侮之任而致敵喪守,於夫智勇,莫可雲也:凡斯六者,維無一焉。實有魏之逋臣,亡國之亂相,而雲人之儀表,斯亦惑矣。縱維好書而微自藻潔,豈異夫盜者分財之義,而程、鄭降階之善也?”“盛以為古人雲,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將至,其薑維之謂乎!鄧艾之入江由,士眾鮮少,維進不能奮節綿竹之下,退不能總帥五將,擁衛蜀主,思後圖之計,而乃反覆於逆順之間,希違情於難冀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