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種情形,小張趕緊放棄購買。因為這家商店對顧客的承諾程度太低,如果僅僅考慮價格,將來可能會有扯皮的事。買東西尤其是在買價格較為貴重的商品時,在“貨比三家”的理解上,還是應把商店的服務質量和信譽放在第一位。雖然價格上貴了些,但確確實實地感到物有所值了。

例如,在前一段時間的彩電“價格大戰”中,個別商家將淋過水,外包裝受損的彩電低價銷售,同樣品牌、型號的彩電、價格要便宜100元。如果隻比較價格,則會犧牲消費者的利益。

購物不能過於圖便宜

我們購買商品,總是希望價格越便宜越好,在使用商品時,總是希望越經久耐用越好,但是,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在買東西時,總存在著的“好”與“次”、“貴”與“賤”的矛盾。人們在買的時候,沒有想到用,結果,因少花錢,卻要買第二個甚至第三個,反而多花了錢。因此,購物時不能太圖便宜。

購物,尤其是購買大件家用電器,一般人會注意價格和質量,並以質量為主,要求質量和售後服務有保障,但在其它商品,特別是生活用品上,往往忽略了這一點,結果吃了虧。小商品、家電若太便宜,經常惹出麻煩。

要買某件物品,必須結實耐用,物超所值,至少是物合其值,價格適中,不要太貪便宜。不然的話,沒過多長時間就不能再用了,心裏會十分惱火。例如,有人喜滋滋地花20元買了一個坐便器桶蓋,結果,不是螺絲鬆動了,就是塑料小墊掉了,或者靠近軸棍的部位斷了,兩年之中換了三個,花共了60多元,尚不包括路費和耽誤的時間。其實,商店裏有一種經高溫、高壓處理過的潔具桶蓋,軸棍和螺釘都是金屬的,價格為60元,十分耐用,可以使用七八年,總的說來,是十分合算的。

又如,有人圖便宜,在小商店買了一雙運動鞋,結果不到一個冬天就開膠掉底,不能穿了。還不如買一雙貴點,使用時間長的。中國一句古話說得有道理:“一分錢一分貨”。

購物砍價也不要太過分,如果砍得太狠,商家無利可圖,要想做成這筆生意,就可能用劣質品來賣,這樣的便宜貨,付款時是高興的,但當它出了毛病時就高興不起來了。

購物要保持冷靜頭腦

某單位一位會計精通此道,看上了一樣東西,臉上的表情不動聲色,手裏拿著貨物上下端詳,報價是對方索價的50%以下,她就不斷挑商品的毛病,要緊的是在討價還價的全過程中,眼裏沒有露出半點喜歡之意,步伐若即若離,隨時準備撤步抽身的姿態。小姐終於同意按報價的一半成交。

但“買的不如賣的精”,她還是禁不住上門推銷小姐的“價廉物美功能齊全”的甜言蜜語,買了一個多功能榨汁機,榨一小杯果汁還要經過換刀頭、刷機器的繁瑣,如此費時費力還不如去商場買保質保量的100%純果汁。

又有一次,在時裝店花八百元買了幾件款式不錯的衣裳,小姐說再添二百就可得一份精美禮品。給果又買了一件二百元的上衣,結果禮品拿到手不過是個手電筒。

走在大街上,漫步在五花八門的商店裏,“心太軟”的顧客隨處可見。“特價商品”+贈品是征服消費者的法寶。隻要導購小姐巧舌如簧,就爭先恐後地掏錢包覺得“真劃算”。回到家裏仔細一打量,所謂特價商品有各種問題:抽絲、開線、做工粗糙,不過是以前“拆遷”、“兩年清倉跳樓大甩賣”的翻版,於是又自怨自艾、悔不該當初。

應避免“閑置性消費”

有的人喜愛購物後放在家中備用,例如,所購買的圖書已占滿滿兩大書櫥了。這兩大櫥書是引以為豪的“財富”,也是可以炫耀的資本。可是真正讀過的書大概不到十分之一,換句話說,有十分之九的書是買了後就放進了書櫥,一點作用都沒有發揮,等於把不少錢鎖進了櫃內,更失去了兌現功能。而如果這幾年把這筆錢在適當的時候購進股票,那現在至少可以有翻番的回報了。這與扔掉的剩菜剩飯的浪費形式不同,易讓人忽視,稱之為“閑置性消費”。它占用了資金,卻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應該避免。

這種浪費是理財的大忌。因為閑置性浪費的現象很普及,不少小姐或女士,都對服裝情有獨鍾,見有稱心的服裝一定要買回家,衣櫃裏放得滿滿的。然而不少買回家的服裝僅穿了一兩次就永遠放進了櫃子,有的甚至一次都沒有穿。如有些人以為批發市場的東西便宜,所以就買批發市場的商品,還自以為自己會過日子。由於買的太多,結果往往一半還沒有用完,另一半已經壞掉了,反而比買零售的還多花了錢。其後果便是不知不覺中,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浪費掉了。假如將這種消費累計一下,往往令人大吃一驚。過日子千萬不要輕視“閑置性消費”,要知道這會成為理財的大患,應盡早從“閑置性消費”中走出來,步入良性投資理財之路。

雙薪家庭如何安排收支

大部分家庭為夫妻雙方都有工資收入,怎樣才能合理分配進行消費呢?

1.等額分配型

設立聯合賬戶,支付生活開銷。夫妻雙方從個人的收入中拿出等額的錢如每月400元,將這些錢合二為一,設立聯合賬戶為800元,用聯合賬戶中的錢支付日常生活開銷和費用,個人剩下的收入自行支配。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夫妻雙方共同為家庭負擔生活支出的同時,每人擁有自己可以支配的部分。此方法適合於收入接近的工薪階層。缺點是如果一方收入明顯高出另一方,容易產生糾紛。收入較少的一方可能因為對方掙得多付出量少感到不平衡。

2.比例提取型

按收入比率提取日常生活費。夫妻雙方按各自在家庭中收入比例,如丈夫收入占家庭收入的70%,就從其收入中提出70%作為家庭生活的費用,剩餘部分兩人各自支配。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按個人能力支配收入,有利於家庭生活消費的安排。缺點是隨著收入和支出的增加,負擔多的一方可能會產生不良情緒,易在家中獨斷專行。

3.整體集中型。

彙集雙方收入負擔家庭支出。夫妻雙方將收入全部彙集在一起共同負擔家庭支出。其優點是“有錢一起花”,更像一個家,收入少的一方不會因為薪水低影響消費,但可能因支出意見不一致而爭論。

新婚夫婦剛開始可選擇其中一種方式處理,經濟狀況比較緊張的年輕夫婦可把有限的資金集中在一起,隨著兩人收入的增加,逐步把家庭收入分成三份;對於再婚夫妻,初期可能選擇完全獨立的個人賬戶,一段時間後可把收入分成三份:兩個個人賬戶和一個公共賬戶,以增加婚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