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條條道
三、忽如春風
田如春是嶽洛文的一位摯友,也是李家的朋友,李軾家的人都跟她很熟悉。
田如春曾經在地委當過機要員,後來到衛生係統工作,現在是單位的圖書管理員。田如春人長得漂亮,年青時很活躍,喜歡跳舞,是一位交際廣的人。單位上的人目之為交際花。她因與丈夫性情不合,離異後獨自帶著幾個娃兒過。早些年搬到李軾他們院子裏住,一個人又要上班又要撫養幾個娃兒,也是相當艱辛的。就是在這種生活的重壓下,田如春仍然不忘對美的追求,隨時都保持著自己容貌的俏麗。
史無前例的運動開始後,全國上下老百姓的服飾進入了青藍二色年代。但凡豔一點的服飾也成了資產階級的東西,女性的修飾打扮也成了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而田如春的衣著打扮,如仔細觀察的話,仍可看出是精心收拾後的效果,衣服合身、褲線筆挺、皮鞋鋥亮,在青藍二色的外衣裏麵,從露出的領口和袖口處,可看到裏麵襯衣或羊毛衫的色彩。在多數的服裝像麻布口袋一樣臃腫的人群中,她這身打扮是很搶眼的。任何時候看到她,黑發一絲不亂,身上有一股若有若無的香水味。就這也成為他人非議的內容。
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女人,文化大革命前,背後就總有人說閑話,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更難免受人側目,圍繞著這個漂亮女人就總有一些閑言碎語。在一些鄰居眼中,田如春似乎是一個壞女人,總跟一些異性朋友交往,她們覺得自己比她高尚,因而不願與她來往。嶽洛文是一個宅心仁厚的人,也能體會到她內心的苦楚,照樣和她來往,跟李家姊妹說,一個離婚的女人很苦,拖著幾個娃兒,想再找一個合適的男人不容易。因此,李家姊妹跟田如春的兒女都很熟悉,李芷和田如春女兒的關係特別要好。
那時,他們家成了田如春唯一能常來常往的地方,田如春成了他們家的常客,天天都到他們家閑坐擺龍門陣。有時田如春擺起文化大革命前,文化宮經常舉辦舞會,她也是眾目所歸的人物之一。每到這時,那雙眼炯炯發亮,臉上還會飛出年青姑娘才有的紅霞般笑容。看得出來,她內心對那種生活的留戀及對當下閉塞的社會文化的無奈。
李軾跟她接觸多了後,曉得田如春並非像外人所說是一個風流不檢點的女人。實際上是因為第一次婚姻的失敗,讓她渴望再找一個更好的男人。在“文革”的氛圍中,找一個工人也成了田如春的首選。然而交往過幾個後,仍未找到滿意的人,相處後往往因文化差異而分手。這就成為別人側目的原因,在那些人眼中這叫生活作風有問題,其實都是一些捕風捉影的事。中國幾千年來對女人苛求的傳統壓力延續到她身上。有單位同事的閑言,有街坊鄰居的碎語,這是有形的。還有她認識的人和認識她的人的鄙視目光,這種壓力是無形的,纏繞著人還不露痕跡。
表麵上田如春一點不在意,而內心還是常常感到困擾、孤獨。所以她常到李軾家擺龍門陣,訴說自己的憤懣和不平。她常對嶽洛文說:“我就不明白,我自己找男人礙著別人啥事?憑啥我就不能找一個自己喜歡的男人。”
田如春家搬走後,仍常常來李軾家閑坐擺龍門陣,一坐就是半天。有時田如春到李家,嶽洛文不在時,她跟李家姊妹也能擺龍門陣。不僅如此,田如春新交往的男朋友,她不領到自己家耍,而是領到李軾家來耍。她這樣做,也是為了減少別人的閑話,她相信李家的人不會傳小話。及至她的男朋友有時直接到李家來找她,李軾他們家的人,跟田如春的男朋友也熟悉起來。田如春跟李軾家的關係,好得來就像他們家一個成員一般。田如春當圖書管理員後,李軾常去找她借書看,田如春為他提供了許多便利,包括一些“內部書”的借閱。
***
當吳能提醒李軾找人幫忙時,李軾一下想到了田如春。李軾想以田如春的工作性質和經曆,她肯定能認識很多醫生。李軾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母親,嶽洛文猶豫了一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