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給自己開扇窗(1 / 1)

文/李光輝

一次我到醫院探望病人,看見在側邊病床上躺著一中年男子,他愁容滿麵,還不住哀聲歎息,逢人就說:“我以後怎麼辦呀?”在旁陪護他的妻子,也是雙眼紅腫,不停用手帕擦著眼淚,麵容流露出一種深深的憂慮。一問得知,他是因車禍軋斷了一隻腿,雖已脫險,但可能會留下終身殘疾。此時傷者的一位朋友卻勸他:“別太傷心,不就是傷了一條腿,還可以治嘛,大不了給日後生活帶來些不便。幸好沒傷在頭部,那後果才真不堪設想!”

聽到這話,我先感到有點不妥也不吉利,後細想還頗有道理。的確,生活中難免會遭遇各種各樣的不幸,比如病痛折磨、意外傷害、財物被盜……,此時,如果一味去後悔、哀歎不已,或整日陷入已發不幸所致的痛苦之中,形成惡性循環,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呢?結果隻能是愁上加愁,無助於減輕肉體的痛苦。反而會加深對身心的傷害。如果長期不能擺脫悲觀心態,還可能使你喪失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世間沒有後悔藥,不該發生的已經發生了,埋怨哀歎既然無用,何不用以上那種“不幸中之萬幸”來自慰一番而化解不幸呢?

人生總是快樂與痛苦並存。遭遇不幸時,他人的安慰、鼓勵和幫助固然能暫時減少你心靈的痛苦,但要根本解決問題還必須自己要想得開。方法之一就是把事情來個顛倒想,不幸時,多想其中的萬幸,不僅能夠化解不幸,減輕痛苦,使人重新感到生活的亮麗,鼓起做人的勇氣,而且也有助於我們在冷靜之餘多思考,接受教訓,免蹈覆轍。當然,這種心境開闊、樂觀向上的精神離不開個人平時的修養,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強化。

人人都需要化解,學會化解是理智的表現。如果你想快樂地活著,要享受和體驗未來生活之美好,不妨多點自我安慰,少點絕望,這才是我們麵對生活的可取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