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異身(1 / 2)

怒神山遠近聞名,因常常發出怒吼聲讓人敬畏。

它坐西朝東,南北走向連接著大齊國和呼沙國,成為大齊和呼沙國分界線,朝東是大齊國,朝西則是呼沙國。

呼沙國的人以暴虐弑殺聞名,但他們對怒神山更加敬畏。

無他,是幾百年老輩人留下的傳統和祖訓。

大齊國的官員們,隻要來到此山附近地域為官,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官,必先來到此山山腳處怒神寺拜祭,求怒神保佑自己為官這幾年繼續沉睡,以便能平穩度過。

聽說怒神發怒,不僅地動山搖,還會噴發出熊熊怒火,燒毀世間一切生物,同時那遮天蔽日的塵埃,會讓人窒息而亡。

這樣的浩劫,隻有生活在它山腳下的孟家村的人能得到怒神的庇護而得以生存。

孟家村,因怒神山而出名,因怒神山得到人們的尊重,因怒神山地位也水漲船高。

孟家村的女孩不愁嫁,還能高嫁,男孩更不用說,即便是窮的叮當響的家境,也會有外村的女孩嫁過來,隻為了能給家族帶些神氣,得以旺家並受到怒神的庇護。

怒神山山頂是一個幽深無底的黑洞,怒神的吼聲就在此處發出的,傳說,那是怒神在打呼嚕,正在酣睡,如果怒神醒了,那可就是毀滅之日。

在孟家村北,離怒神山最近的地方建了一座怒神寺。

怒神寺不大,是兩間正房幾間廂房形成,沒有院落,香火談不上旺盛,因為平時的香火都是本村人供奉,隻有到年根,周邊的大大小小的官員帶著祭品才會來拜謝怒神,讓他們又平安的度過一年。

因此傳統,孟家村成為遠離戰火的世外桃源。

遺憾的是,靠山吃山的傳承在孟家村取締,即便是荒年,也沒有人敢上山去采集野果或是打獵,怒神被驚醒,那可是滅頂之災。

大齊祥瑞二十五年初秋,怒神山依然冒著淡淡的煙霧,在那塌陷的大坑周圍已是白雪皚皚,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銀光,遠遠望去,仿佛纏繞著一圈玉帶,所以,怒神山官方稱為玉帶山。

跟峰頂不同,半山腰處依然墨綠成黛,鬱鬱蔥蔥,這綠被白色煙霧籠罩著環繞著,半露半掩,似真似幻,猶如仙境。

呼沙族人又一次開始秋季搶掠,這次攻擊很是猛烈,接連幾個縣城都被攻陷,就連距怒神山最近的魏縣也沒能幸免。

孟家村又成了臨時避難所,但不是所有人都能來此避難的,必須是跟孟家村人是親戚才能準許進入村界,否則,對神明不敬,會降罪自己家族以及後代身上。

因親戚關係能進入孟家村的,也是有條件的,一是要在怒神寺獻上貢品,二是奉上一年的香火錢。

這兩條需要不少錢,一般人家都出不起,尤其是逃難的,很難湊出這麼多的銀子。

沒銀子的,獻不上貢品的,村裏親戚也不幫著出錢的,那麼想進村就要在怒神寺門口跪上三天三夜,以表示對怒神的敬畏,不守此規矩,則要被怒神神仆-孟家村守山隊驅趕。

在村口土道邊上,散亂的建著許多的茅草屋,這些茅草屋有些是村裏人為來此避難沒錢獻上貢品的親戚所建,有些是避難人自己搭建的,還好,跪拜三天,家裏隻出一人代表即可,其他人都可以在茅草屋暫居。

茅草屋都住滿人,沒錢的占著大多數。

每到這時候,裏正就成了大人,護山隊則成了維持秩序的捕快。

跪拜也不是隨意跪的,需祭祀大人安排,每次多少人是有定數的,所以,即便想在怒神寺門口能早日跪拜,是要托人說情的。

三天三夜是對人身體極限的考驗,能捱過去的人都是得到怒神信任的人,不能捱過去的,病了的也算是肅清自己的罪孽,死了的,算是捐獻靈魂,給家人帶來寬恕。

韓暖與寧嬤嬤沒有排隊,直接安排跪拜,因為她們是魏縣韓縣令的家眷,孟家村因為韓縣令賦稅被減免不少,所以算是關照,隨時可以去跪。

按理說她們是不用跪拜的,不管是韓暖的表舅幫著拿出祭品還是對村裏的特殊照顧。

可是沒有人為她們說話,原由很簡單,韓縣令被殺,人走茶涼很突顯。

在跪拜之前,韓暖的表舅和表舅母跟寧嬤嬤大吵一架,那時韓暖魂魄剛剛到這裏第三天,正頑強的跟病魔作鬥爭,迷迷糊糊的沒有完全弄清楚。

韓暖魂魄依附的小女孩叫韓暖風,與她本人隻差一個字,很詭異很奇妙。

寧嬤嬤是個性格倔強的,看到韓暖不在發燒,沒什麼事了,就去怒神寺門口跪拜。

在寧嬤嬤念叨詛咒中,韓暖了解一些,也知道寧嬤嬤的心思,她是著急想快些進村,好解決那二十畝田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