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美人走後一年,丫的,為啥要說他走後一年,呸,重來,康祥十六年,這年新春的時候,家裏結算今年幾個項目的營利。
第一項是什錦菇。這要拜我前世鍾愛的重慶老鴨湯所賜。重慶老鴨湯的最大特色除了高火長時間堡製整鴨,就是配上各類的蘑菇,百葉菇,牛肝菇,老頭菇等等,同時還有鴨肝鴨胗鴨心等醃製的小吃,當然了,這些小吃是我們家提供的,這鴨,我家也是供貨商之一,這個老鴨湯的招牌菜也是我教給A樓的方大壯的,這菇,不用說了,是從我這裏拿貨的。
當年,從山上發現了有野生的菌類,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自然有數,主要是前世吃得太多,看熟了。
第一批動用免費童工采擷,數量不多,但是有種就OK,留下四分之一,剩下的全都給童工們,拿回家孝敬爹媽,以便免費童工再次使用。
第二項:B樓推薦他們的招牌菜是:燒雞公。母雞滋補,那是女人吃的,現在推薦她們去吃老鴨湯,公雞壯陽,這天下哪裏那麼多虎呀,鹿呀,熊呀的壯陽呀,那些是皇帝老兒吃的,老百姓就吃□□,這是我提倡的。
離村子四百米處,修建了養雞區,開始超過十隻後,就建議娘親遠離村子生活區建了這個養雞舍。爹爹把家裏的田轉給別人耕作,每年收很低的租費,畢竟家裏現在不靠這個吃飯,把這田給別人,也能讓他們養活一家人。
當雞舍的雞達到五十隻後,我建議娘親陸續雇用同村的閑置婦女,她們一般的情況下是在樹下曬著太陽,拿錐子擦了頭油納鞋底,順便三家長四家短的嚼舌頭,開始的時候眼紅我們家,後來我娘算工錢雇她們,一個一個勤勞的不得了。半年後,養雞區的數量到了二百二十三隻,再半年後,五百七十五隻,鴨,一百二十二隻。
雞區的麵積不斷在擴大,購買的雞食以雞糞做交換,用最便宜的價格購買,減少了成本。B樓每天至少消費七八隻公雞,平均一個月消費一百八十多隻,五十天後公雞宰殺食用,母雞可以使用1年半,不下蛋後,同樣歸屬。一隻公雞消耗成本九十六個銅板,出貨價1錢銀子,酒樓上桌大概要賣到二兩銀子,真暴利呀。
於是,一個月純利18.7兩銀子,當然了,爹娘不會阿拉伯數字,賬是由我來算的,騙娘親說,在學堂裏先生教會的。
再加上家庭培植蘑菇的收益,每個月至少有3兩銀子,因為場地租用了村裏勝子家的,也同樣雇了他們家兩口子做護管。大部分的利潤讓勝子夫婦吃了,畢竟人家五個娃,不容易,再說隻有這樣,這兩口子才跟鐵打的心一樣忠著我們。
泡菜和小吃的製作,由我娘出麵和村長商量在村裏做成了一個一條龍的作坊,我們家提供部分活鴨,負責技術支持,負責酒樓的後期收購,而村長方麵負責作坊的修建,人員的雇用,以及宰殺——清洗——分區——配料——醃製——貯藏的操作流水線。
酒樓一整隻鴨湯是二兩銀子,其中包括那些醃製的小吃,這中間的差價,每隻宰殺幹淨的鴨我們家得26個銅板,鴨子不是我們家主線產品,所以大頭讓村長他們吃了,畢竟你家聽牌了,也要打一張下家碰一手吧。否則,這些人準在你背後搞鬼,現在把他們全拉進這條鏈子裏,就是最好的幫手和勞力。每個月在這裏的收益是9.62兩銀子。
A樓和B樓競爭的厲害,其他的幾個酒樓我也隻教授經驗,而不提供貨源,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光雞場和鴨場的事就夠我爹娘忙乎的,食料,清潔,防禽病,人員的管理,後期銷售,統計,出納……我爹媽沒學過管理和會計的,我對會計也是一知半解,畢竟前世公司有小雨在管,她比我懂得多,但是這些知識也足夠搞定那些雞了。
年底結帳,除去這一年使用,最終利潤285.6兩銀子。我爹娘怎麼會懂得小數點是啥意思,我隻告訴他們,0.6兩銀子,也就是6錢銀子。
這新春過得愉快。全村都愉快,對於終於脫貧致富的第一年,做為萬裏長征的第一步,村長以及村裏的各家各戶都有沾著光,我娘被當作村裏的主心骨,當然了,背地裏是我的主意。娘親對我的一切異於小孩子的主意和舉動再也沒有驚訝的表現。習慣了嗎?我不知道,但是,隻是他們過得快活,過得不用上頓愁下頓,我就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