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人重親情,對家的忠誠深入骨髓。
李家叔侄之間如此幹脆地分道揚鑣,當真是讓賈詡為之側目,既而愈發留心李利接下來的舉動。
時隔半個月,左中郎將蔡邕親自向董太師舉薦李利擔任武威太守,言辭懇切,讓董卓不忍拒絕。
一連三天,蔡中郎幾乎每天都要去太師府一趟,每次都是為了李利外放任職的事情。
結果,事情果然成了,而且董太師還額外開恩,給李利敕封了一個護羌校尉的頭銜。
至此,一個剛剛及冠的少年,一躍成為時下最年輕的太守,也是年齡最小的護羌校尉。
此等封賞,比之此前晉升李傕為中郎將也不遑多讓,甚至職權更大,唯一欠缺的就是一個將軍的頭銜。
憑借敏銳的直覺,賈詡知道又一個實權將領將隨著這份詔書的宣讀,應運而生。
於是他主動請旨前來龍驤李府宣旨,借機好好觀察一下這位新近崛起的少年太守。
不成想,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賈詡還真是對李利刮目相看,這個曾經懵懵懂懂的小屁孩,跟著自己一點點認字的孩子,現在真是讓他都不敢相認,成長的太快了!
此時的李利,氣度雍容,沉穩睿智,舉止間龍行虎步,盡顯大將之風。
心思百轉之中,賈詡竟然走神了。
隨即他想起李利向自己詢問武威郡的形勢,歉意地對李利一笑,說道:“少帝遷都之後,董太師為了安撫時下涼州實力最強的諸侯韓遂,敕封他為鎮西將軍。
故此,涼州官職最高的人就是韓遂,而他也利用各種手段正在積極地拉攏馬騰、李堪等勢力,企圖雄霸涼州。不過,目前他還沒有得逞,馬騰等人表麵上不與他正麵為敵,背地裏卻陽奉陰違,養兵自重,各自為戰。
由此,涼州諸侯雖然眾多,各自兵強馬壯,但是他們都是一群胸無大誌的亡命之徒。
而李堪、程銀、馬玩、成宜、楊秋、候選等輩更是如此。他們早年在河東、並州一帶聚眾為賊,隨後趁著西涼大亂順勢而起,占據了除金城之外的其它郡縣,如今勢力越來越大,漸漸成了氣候,發展為割據一方的諸侯。
不過這些人並不是一條心,各據一方,彼此間明爭暗鬥不休,都想吞並對方,借機擴大自己的兵馬與地盤。
文昌此去武威,可以從這方麵著手,隻要利用得當,也許就能在武威快速站穩腳跟,既而各個擊破,徐徐圖之。”
李利對賈詡所說的應對之策深以為然,“文和兄言之有理,多謝賜教!”
賈詡知道自己剛才所說的這些,隻要李利留心打聽一下,或是派斥候打探一番,就能一清二楚。
為此,他反倒覺得自己有些配不上李利的一聲兄長,心生愧意。
微微思量之後,賈詡一咬牙一跺腳,開口說道:“文昌,為兄職責所在不能親自前去幫你,為此我好生慚愧。
這樣吧,我膝下有一犬子,名叫賈穆,現已成人,無大才,但處理政務尚可。賢弟若是不棄,可讓他與你同行,順便也祭奠一下我賈家先祖,以敬孝道。”
李利聞言頓時身形一頓,微微詫異地道:“文和兄何須如此呀?令郎既已成人,便當舉孝廉,以承襲兄長衣缽,入仕為官。
小弟此去涼州,前途未卜,凶險之極。萬一遇到不測,兄長豈不是要白發人送黑發人,痛失愛子!
兄長之厚誼,我心領了。除非令郎自己願意去武威,否則的話,我斷然不能讓令郎以身犯險。”
李利說這番話的時候,其實他已經想起後世史冊中記錄的賈詡子嗣情況。
賈詡方才所言還是有所保留,不過此舉也讓李利很感動。
據史冊記載,賈詡有三子,長子賈穆,次子賈訪,幼子賈璣;三個兒子在他投奔曹魏之後,一直沒有出仕。直到賈詡年邁之後,方才允許兒子入朝為官,而賈穆更是被曹丕招為駙馬都尉,繼承了賈詡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