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蓋古跡遺址調查,科學考古發掘與研究,古代建築修葺保護,文物收藏、修複、研究、交流、展示等領域,凡涉及古跡古物的工作,稱之為文物事業。文物事業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脈,我國是曆史悠久的民族國家,其曆史源遠流長,根脈從未間斷,得益於中華民族祖祖輩輩生生不息地對祖先遺留下來的各種物質的、非物質的文化遺產的傳承、研究和弘揚。19世紀末葉,隨著現代文明的飛速發展,西方現代考古學和博物館學逐漸傳入我國,形成了中國近代文物事業新的局麵。史勇同誌編著的《中國近代文物事業簡史》即是對這一曆史時期文物事業的探索性整理與研究,付梓之際,囑予作序,實不能勝任,但有感於史勇同誌的這本處女作完全是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餘利用業餘時間完成的,作為與史勇同誌共事八年之久的忘年之交,不避淺陋,寫幾句話與大家共勉。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擁有燦若星河的珍貴文化遺產,文物保護、管理和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代。而自鴉片戰爭爆發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百餘年近代史,則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文物事業的萌芽、興起和發展階段,其中既有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文物的劫掠破壞、對中國文物事業的百般摧殘,更有愛國文物工作者克服千難萬險,搶救、保護和研究祖國珍貴文化遺產的波瀾壯闊的曲折曆程。中國現代意義上的考古事業、博物館事業、文物保護事業以至文物管理、文物對外交流、文物法製體係建立完善等方麵,無一不是在近代發軔並為當代文化遺產事業的發展奠定了相當基礎。因而,研究中國近代文物事業史具有重要的曆史和現實意義。長期以來,國內外在中國文物事業史研究方麵一直比較薄弱,雖然近年來也陸續出版了幾部大事記和概述性質的圖書資料,但多側重於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文物工作總結。學術界對於作為中國文物事業史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近代文物事業史研究乏人問津,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和係統深入的研究很少,實為憾事。史勇同誌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之餘,以求實的治學精神和敢於創新的勇氣對這一課題進行了探索並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難能可貴,為中國文物事業史研究提出了思路,提供了史料,同時也為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增添了一項重要內容。

據我所知,《中國近代文物事業簡史》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僅見的關於中國文物事業史研究的專著,也是《甘肅省文物博物館事業科學研究課題管理辦法》試行以來,由省文物局機關幹部申報並獲得立項和資助出版的第一部文博事業基礎研究課題專著,其意義不言而喻。文物事業史研究在目前文物學術研究領域還是弱項,公開發表的成果不是很多,本書學術性、史料性和可讀性都比較強,對於中國文物事業史的研究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本人在文物戰線工作近三十年,雖然工作單位和崗位屢有變動,但一直要求並和年輕同誌共同學習、共同鑽研,提倡多出成果,努力營造學習型、研究型環境和氛圍,到省文物局工作後,我依然持這種態度。當史勇同誌將本書初稿送來請我審閱時,我在多少感到有點意外的同時,更多的卻是感到欣慰。這部書的問世,既與史勇同誌本人熱愛文物工作,勤於鑽研有關,也與省文物局多年來關心愛護年輕同誌成長,鼓勵和支持年輕同誌立足本職鑽研業務的主旨密不可分。甘肅的文物工作十分重要,我們需要一大批如史勇同誌一樣熱愛文物事業,兢兢業業,勤於思考,刻苦鑽研的專門人才。希望以史勇同誌這本書的出版為契機,全省廣大文博工作者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在文化遺產學術研究領域不斷學習和提高,以黨的文物事業為己任。我堅信,全省文物係統更多的年輕同誌和專業人員會愛崗敬業,為學術界奉獻更多、更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甘肅省文化廳副廳長、甘肅省文物局副局長)

二〇〇九年八月於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