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國家文物局編:《國家文物局暨直屬單位組織機構沿革及領導人名錄》,文物出版社,2002年。
51.劉夢溪主編:《中國現代學術經典·李濟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52.王亞夫、章恒忠主編:《中國學術大事記(1919—1985)》,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53.《偽滿史料叢書·偽滿文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
54.新疆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新疆考古三十年》,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
55.敦煌研究院編:《常書鴻文集》,甘肅民族出版社,2004年。
56.承德市文物局、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合編:《承德避暑山莊》,文物出版社,1980年。
57.政協北京市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日偽統治下的北平》,北京出版社,1987年。
58.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中國文化史三百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59.北京市檔案館編:《日本侵華罪行實證——河北、平津地區敵人罪行調查檔案選輯(上)》,人民出版社,1995年。
二、論著論文
1.李建麗,陳建華:《河北省博物館事業一百年》,載《回顧與展望:中國博物館發展百年——2005年中國博物館學會學術討論會文集》,中國博物館學會編,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2.侯良:《回眸與前瞻——再談湖南博物館事業》,出處同上。
3.項隆元:《中國博物館建築的百年回顧與分析》,出處同上。
4.陳建民:《漢語“博物館”一詞的產生與流傳》,出處同上。
5.陳長虹:《四川大學博物館:曆史與今天》,出處同上。
6.張廣存、焦德森:《1949年前山東博物館發展概況》,出處同上。
7.林洙:《梁思成與全國重要建築文物簡目》,載《建築史論文集》第12輯,張複合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
8.吳半農:《有關日本賠償歸還工作的一些史實》,載《文史資料選輯》第72輯,合訂本第25卷,政協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年。
9.王世襄:《抗戰勝利後平津地區的文物清理》,載《文史資料選輯》第96輯,合訂本第33卷,政協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年。
10.裴文中:《回憶中國猿人第一個頭蓋骨的發現》,載《文史資料選輯》第66輯,合訂本第23卷,政協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年。
11.鹿鍾麟:《驅逐溥儀出宮始末》,載《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4輯,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
12.同如、盛隆:《抗戰時期北平故宮博物院內遷樂山九年的回顧》,載《四川文史資料選輯》第38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13.田守成:《我國名列第三的1930年國際博覽會實況》,載《江蘇文史資料選輯》第9輯,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年。
14.劉敘傑:《溫故知新、繼往開來——在紀念中國營造學社成立7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載1999年6月20日《中國文物報》。
15.梁吉生:《近代中國博物館學研究概述》,載中國博物館學會編《博物館學論集》(一),文物出版社,1983年。
16.梁吉生:《中國近代博物館事業紀事》,載《中國博物館》1991年第2期。
17.梁丹:《北京博物館工作紀事(1905—1948)》,載《中國博物館》1992年第3期。
18.單士魁:《故宮檔案》,載《故宮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1期。
19.朱海北:《中國營造學社簡史》,載《古建園林技術》1999年第4期。
20.林源:《中國建築遺產保護發展簡史》,載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編《2005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下)》。
21.申予榮:《20世紀北京城垣的變遷》,載《建築史論文集》第12輯,張複合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
22.吳十洲:《誕生始末》,載《中國博物館》1993年第2期。
23.徐學書、劉複章口述,張家釗錄音整理:《永陵地宮的兩次發掘》,載四川《當代史資料》2003年第4期。
24.李紹明口述,王林錄音整理:《我所知的四川考古、文博事業》,載《當代四川史》2004年第3期。
25.常書鴻:《從敦煌近事說到千佛洞的危機》,載《常書鴻文集》,甘肅文化出版社,1999年。
26.王琳、陳隆文:《群古齋與河南古玩業的興衰》,載《中州今古》2000年第2期。
27.劉玉苓:《清末民初至建國前西安的文物市場》,載《文博》1995年第1期。
28.《中國文物研究所曆史沿革》,載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網站(http://www.cnic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