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榮
我出生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常聽媽說:“懷你那會兒我吃的是粘麵,那時哪有什麼好吃的,家裏養了一隻雞,說是養,也沒人喂,它每天早出晚歸,自己在外刨食,回來還給家下個蛋,後來,你爸為了給我坐月子把雞殺了,一個月子裏我吃的最有營養的就是那隻雞和它之前下的一桶雞蛋,媽那會兒就想,什麼時候咱家能過上想吃啥就吃啥的好日子!”回想那個年代,我最盼望的就是過年,隻有到了過年才有漂亮的新衣服穿,才有魚有肉有糖吃,才有那五毛一塊的壓歲錢花……
如果說童年美好的記憶是過年時的歡天喜地,喜氣洋洋,那麼它最痛楚的記憶應該就是一家四口蝸居在一間9平方米光線昏暗的小土坯房裏的窘迫,每天放學我都不得不背對著燈光爬在進門走兩步就到的床邊寫作業,一到連雨天小平房就開始漏雨,本就挪不開腳的屋裏擺滿了接雨的盆……那時夢境縈繞的總是我們搬離了小平房,高高興興住進寬敞明亮的大房子裏!
如今,一晃20多年過去了,我的家早已從9平方米的小平房裏搬出來,輾轉幾處,住到了後來的50平方米,現在的90平方米的框架樓房,吃穿不愁,出門有車,這都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夢想”,其間我見證了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見證了父母的辛勤努力付出,也見證了歲月磨礪給他們的印跡,更見證了夢想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中一個個成真。我也在求學、當兵、考學、工作、為人妻、為人母的人生曆程中為“夢想”努力奮鬥,童年想擁有寬敞明亮大房子的夢想,早已被成長過程裏一個個新夢想取代,它們在實現與夢想的循環中延續。現在,我的“小家”也住到了百平方米帶電梯的高層小區,身處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綠蔭環繞,鳥語花香,風景如畫的小區中,時常讓我感到恍如夢境。
那天爸媽從新馬泰旅遊回來,帶回來吃的用的大包小包一大堆,感慨萬千地說:“現在的中國人真的是揚眉吐氣了,出境遊看到的都是中國人,買東西‘老外’就喜歡收‘人民幣’,咱們的消費能力那叫一個牛氣衝天,現在的生活,天天像過年,想吃啥吃啥,想穿啥穿啥,想去哪旅遊就去哪旅遊,日子好得像在夢裏!”
是啊,我們趕上了好時代,吃穿住行樣樣順心如意,20多年前,曾經做過“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夢如今一個個全都變成了現實。吃水不忘挖井人。回顧曆史,無數仁人誌士為實現國家民族的偉大複興不懈頑強追求,無論是孫中山先生提出“振興中華”並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讓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從沉睡中“醒來”,毛主席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成功建立新中國,讓中國人民“站起來”,還是鄧小平領導開創改革開放新時期,讓中國人民真正“富起來”,無不凝結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前仆後繼、不怕犧牲、勇往直前、浴血奮戰的心血,沒有他們為夢想的執著追求,就沒有今天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幹,隻有國家好、民族好、人民才能好。
夢想就是一種追求,沒有夢想的人生暗淡無光,沒有夢想的民族悲哀無助,沒有夢想的社會死氣沉沉,沒有夢想的時代停滯不前。正是有了充滿“夢想”的國家、民族、人民,才創造了我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創造了這個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每個中國人的“小夢想”的實現就是在國家民族社會“大夢想”“大環境”“好時期”中孕育締造成就,而每個中國人的小夢想彙聚起來就是一個又一個新的中國夢,它並不抽象也並不縹緲,因為“中國夢就是人民的夢、老百姓的夢”,它不僅要解決好人民的吃、穿、住、行、用等生活保障問題,更要在文化創新中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中國夢,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更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民無魂不立,國無魂不強”。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即使物質很富有,也不能真正自立自強。中國夢就是要讓每個中國人的小夢想插上精神的翅膀、閃耀思想的光芒,將它產生的物質力量一個個串聯凝集彙聚升華,讓它成為中國精神、成為中國力量的不竭源泉……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夢想隻能靠艱辛誠實的勞動來成就。讓我們每一個人用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人生坐標,堅定地走在中國的道路上,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用心經營,用心謀劃,用行付諸,用行守護我們的夢想,讓一個又一個新的中國夢,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美夢成真。
(作者單位:銀川市老幹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