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兒除了具備優美的外表容貌,合乎標準的身材外,還要有一定的舞蹈、音樂、文化美學修養。模特兒隻有內在的充實,外形才會真正不同。每個人都在自己內心,扮演著一個不同於別人的角色。重要的是,時裝表演除了具有促銷廣告功能外,還是一種高尚的藝術。
看來,模特兒這碗飯,也不是好混的。
10.闖進中南海的模特
時裝除了最基本的功用外,作為人體的特殊語言擔負著不可替代的使命,映照出一種文化傾向。天橋上的模特有的顯得那樣緊張不自然,她們笑容呆滯、儀態僵硬,是由於經驗不足?思想受束縛嗎?不!關鍵是文化檔次。
時裝亦是一種宣言,作為一種文化形態,表現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麵貌,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時裝表演,就更具有一種引導人們走向新的生活方式的示範作用。
上海時裝隊之所以從它誕生那天起,就多災多難,正是因為他們犯了忌——經曆了十年浩劫的中國人,大都還沒有從傳統觀念的禁錮中解脫出來。
徐文淵為了給搖搖欲墜的時裝表演,爭得一席之地,到處求告、解釋,終於贏得了它的合法席位:1982年夏,局裏以正式文件形式,確定了模特隊以商品促銷為主要演出任務的宗旨。
這就好了,它表明時裝模特表演,屬於一種工商業為推動市場經營而開展的商業性活動,而不是像人們誤解的隻是唱歌跳舞的文化娛樂。
1982年12月5日,蘇聯貿易代表團一行5人來華訪問,上海時裝表演隊第一次進行了外銷服裝的經營性表演——為關係尚未解凍的蘇聯客商進行了專場模特表演。
這些客人是中蘇貿易中斷了20年之後,第一次來到上海。他們曾帶著3000萬美元,跑遍了北京、天津等地,沒做成一筆生意。他們沒想到中國上海竟有如此漂亮的模特和時裝。於是,當場進行選購,選中51種產品,成交64萬件,價值達1400萬美元。
沒想到半小時的演出,換取了這麼高的外彙價值。
1983年4月,輕工業部部長楊波看了他們的精彩表演,欣然同意向全國宣傳。首都80多家報刊記者,爭相發出了專訪文章和簡訊消息,中央電視台,在《為您服務》欄目中,播出了他們在“1983年春季服裝選樣定貨會”上的13場演出和成交額達40萬元的消息。
這一爆炸性新聞,終於宣告“禁區”被衝破了!
1983年5月1日,他們為外賓作了專場演出,正式對外公演。法新社、美聯社、加拿大廣播公司、挪威國家廣播電台……記者聞風而來,向本國電傳了專題報道。
1983年5月13日,這支模特隊,應國務院邀請,走進了中南海,為中央首長們作彙報演出。晚7點30分,當上海模特伴著悠揚的民族樂曲,以飽滿的情緒、穩鍵的步伐,走上向往已久的幸福舞台時,前來觀看的楊尚昆、萬裏、鄧穎超、薄一波、張勁夫、郝建秀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不住地點頭鼓掌。
萬裏還指著一位模特身上米色呢料配咖啡色貼花的時裝說:“這套服裝漂亮,郝建秀你這個紡織部長應該穿。”
最高決策者的首肯,終於使有中國特色的時裝模特表演獲得了公開走向社會的許可證。
1984年秋,上海時裝模特隊在深圳成功地進行了表演之後,當天就使上海針織品進出口公司與世界各地客商和港商,成交50多萬美元。一下引起香港愛國人士霍英東的兒媳,香港“慧妍雅集”主席朱玲玲的注意,她邀請上海時裝隊於1985年3月,赴港展示中國民族服裝。
“慧妍雅集”是由曆屆“香港小姐”競選獲得者組成的慈善機構。朱玲玲曾入選為“香港小姐”。她特意請來了香港模特教師孫秀雲和香港首席模特張麗萍來大陸,幫她一起訓練模特。
正規、標準、國際潮流的訓練,對上海姑娘來說是第一次。同時,也使她們朝著世界模特舞台,邁出了第一步。
步法、轉身、化妝、脫衣、拿帽,三位香港來賓一一相教。最後由朱玲玲,孫秀雲小姐選定了8名赴港演出模特(全是新選的年輕貌美的隊員),曆史無情地淘汰了為上海時裝表演隊立下汗馬功勞的第一代中國模特。
1985年3月15日,香港“慧妍雅集”組織的“中國民族服裝慈善表演會”,在麗晶大酒家開幕。8名上海模特與10名香港模特一起展示了上海、北京設計師設計製作的37個民族113套服裝。演出結束後,她們當場義賣,收入8萬多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