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功哲先是準備好了兩個大鍋,然後在其中一個大鍋裏麵開始熬製糖漿,而另一個大鍋先加熱起來。
將糖熬製成為糖漿的方法不外乎幾種而已,大致分為:幹熬,水熬、油熬、以及油水熬。
一般人家都是采用水炒糖的方法來熬製糖漿的。用水來調和糖,做法通常是:先把鍋洗淨,一定要幹幹淨淨的才行。然後開火的時候當鍋大約六成熱時加入糖,最好是綿糖,因為綿糖熬製出來的糖漿效果比較好。炒時一定要控製好鍋的溫度,太熱了就失敗了。炒到糖差不多變成紅色時開始加入少許的水,水的比例是按照糖的比例而加的。然後還有一點就是,火的溫度一定不要太高,然後就可以開始炒了,一直炒到糖和水溶合並成粘稠狀時關火就行了。
而李功哲采用的方法則是油炒糖。用油炒糖做法比用水的要難一些,這種的炒法更加考驗廚師的能力。首先還是要把鍋洗淨燒熱,然後入油的比例和糖差不多但是也可以稍多一些。油溫在五到七成左右。怎麼樣去測試油溫呢。一些經驗豐富的人是做的時候一看就知道,根本不用去測,有些經驗不夠豐富的人就用手放在離鍋的一段距離用手感覺一下。油溫夠了之後就加入糖,然後開炒到感覺糖要糊的時候就讓鍋離火,但是這個時候要注意火不要關,因為一開一關的溫度會反差很大,炒出來的效果不好。還是和上麵一樣炒到糖發紅並且有些粘稠度時就行了。但這裏要提一句的是,炒時可以用勺子在鍋裏攪拌這樣效果也不錯。
熬製糖漿的關鍵是掌握好糖的溫度,控製在110℃上下最好,火力要集中而且還不能過旺。
“哈啊!哈啊!”
李功哲單手抄起鍋來開始不斷地顛了起來,對於中餐廚師來說最基本的技能當屬刀工和勺工了,要想上灶炒好菜,對於勺功的掌握是相當的重要。
最先人們都是使用的炒勺,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的廚師們普遍都在使用炒鍋了,而炒勺逐漸地被廚師們冷落在一旁。因為炒鍋的盛水、油量大,以及在汆燙原料時不會溢出到鍋外,比起炒勺有很大的優勢的原因,因此炒勺已經基本退出了大酒店的灶台了。
顛鍋用的是巧勁,一種是在爆炒菜肴時用的,需要力量與手勺配合,鍋往回拉手勺向外推,另一種則是要求菜肴形不散時使用的,先旋轉菜肴然後順著菜肴旋轉的方向向空中推送,菜肴推送出去後鍋再拖著菜肴緩慢拉回,整個動作要循序漸進。這是個技術性很強的功夫,學習沒有很快的方法,主要靠悟性和長時間的練習。
顛鍋最重要的還是腕力,對於李功哲這種非人類一樣的存在來說,腕力自然是不存在問題的。
顛有四字要訣:1、掂;2、推;3、翻;4、擋。
顛鍋的用途大概有三條,能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大的火力來爆炒,這一點是別的手法幾乎做不到或者需要極高的技巧的,而顛鍋隻需要一定的時間的培訓就行了,顛鍋比較容易做到均勻快速的加熱。第二點是能非常完整的讓整魚、豆腐、煎蛋餅、烙餅等容易碎或者變形的材料順利翻麵。至於第三就是能最便利的、最高效率的讓調料迅速均勻接觸材料。
當然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擁有自由控製的魔焰的李功哲其實是不需要去進行顛鍋的,他通過魔焰就可以使食材均勻快速的受熱以及均勻便利的去接觸調料,而那些魚、豆腐、烙餅等東西即使是不翻麵過來李功哲也依然可以使其均勻受熱。
但是李功哲在這個時候卻舍棄了魔焰開始了顛鍋,不是因為他的魔焰控製的沒有以前那麼好,甚至還趕不上顛鍋了,而是因為這個時候的他非常的想要去顛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