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斯幹(1 / 3)

“胤禛,”去,怎麼搞的!“哦,不,王爺……”

“嗯?”

“朗清想學清語……不知王爺可願屈尊相授……”

“好。”

書房倒是個好差使。除了前半個月關在裏麵學清語的時間以外……

反正老爺子到熱河去了,胤禛隻要去紫禁城不值班,就在書房嚴格教學。不是自誇,大約的確是因為家人三代中,除了我和我表弟,清一色搞語言研究或教學的,我的語言基因著實可圈可點,而且從小就喜歡語言文字的東西。由胤禛這個令我十分滿意的優秀的老師教育,加之成天浸泡的滿語環境和我專心努力的學習,不到一個月,滿文雖不能運用自如,但是聽力口語已經無甚障礙了。

於是開始了愜意的書房工作。。

胤禛在的時候,如果他要寫東西,我就到桌前研研磨,端端茶,倒倒水,然後站在一邊候著;如果他看書,我也端端茶,倒倒水,然後隨便拿本書在一旁看。偶爾也聊聊天。我們都不是愛說話的人,雖然九年多來一直希望能回到古代去陪陪胤禛,可當時也真沒有想過要跟他說什麼。好在胤禛雖喜歡清靜,但他一開口,我也很樂意和他聊下去。

雖然府中說話都是滿語,但我跟他說話還是滿漢夾雜,日常起居的東西都用滿語,涉及到漢學諸家的,就用漢語,小錯誤都及時被他糾正。語言運用益加的自如了

他就我的故裏聊起了南方,四十一、四十二年,老爺子兩次南巡他隨駕,於是我們便熱烈地討論起了江南,聽他講清時他見到的的江南民生民風民俗,我一邊點頭附和著(因為我著實不知江南民生民風民俗尤其是三百年前),一邊向他介紹江南的植物、建築、水文、方言、小吃這些百年不變而我又獵及稍多的東西。

他沒有去過湖廣,便好奇地我湖南的情形,嗯,這個胤禛,還真是個好奇的大孩子:“官員們口中的我都將信將疑。”

“嗬嗬,邀功顯政績嘛。”

“嗯,你看事情倒挺清楚。”他看起來挺高興,“朗清,嶽州的嶽陽樓是個什麼樣子?”

“嗬嗬,嶽陽樓啊,最應了看景不如聽景這句話。哪日朗清醞釀好了給王爺把圖畫出來,或許都要比親自登了樓看要好看些。”

“哈哈,你把人家文正公好詞句建構起來的名樓糟蹋的這麼不堪了,我還看什麼。不過,你要樂意畫畫兒,就用這案上的筆墨吧。”

“君山上的竹子是不是都有淚痕?我起初看那湘妃竹扇上的淚跡,總疑心是那些奸商貪官想了法子染上去的。”

“嗬嗬,真的是有斑呢,而且還隻有君山上有那種竹子呐,我也一直覺得很神奇呢。”

“那武陵源呢?真的就是那個晉太元中的桃花源嗎?”

“呃,那個,朗清曾經也以為是那裏,曾經去過那裏,的確是讓人感歎世外桃源的,溪是有,叫做金鞭溪,水清澈見底,溪流湍急,溪石圓潤,但是我沒有看到過桃花林,且沒有山有小口,沒有通過小口進入後的村舍,所以覺得武陵源不是傳說中的桃花源。但另一個地方,朗清以為是真正的桃花源。”

“哦?”

“嶽州附近,有一個叫做‘桃源’的縣,據說那裏以前叫做‘武陵’的,而從地理位置看來,也的確能避秦亂。注入洞庭的沅江流經那裏,據當地人的一些怪力傳說,江底有一個洞,每年都有不少人進去探詢,但再也沒有回來……”

“還真有如此神奇之境,若真能訪得桃花源,此生無憾呐!”

“嗬嗬,王爺,您就安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吧,讓大清和諧發展,普天桃源才是王爺你最樂意看到的罷!”

“普天桃源……”胤禛沉吟,轉複樂開:“朗清你真是很有意思呀。”

還不時能蹭上各種好茶喝,真是清閑愜意得緊。

其實這段時間,胤禛也沒被派遣上什麼重差事,也沒有固定擔任什麼職務,所以生活很小資。偶爾也會有些小鬱悶,我便盡量隨他去,如果他還樂意開口,就跟他天南海北的聊聊,也排遣掉了,還沒有碰上胤禛大怒的時候過。偶爾納悶老爺子那“喜怒不定”的評語是否公正。

至於他晚上去哪裏,我也懶得管。如果在書房熬通宵,我就拿本書在旁邊看通宵。然後端端茶,倒倒水,擺擺點心,順帶著陪他吃喝。

九月了,暑氣還沒有降下來,胤禛怕熱還真不是蓋的,書房裏擬折子時也總是叨念著“皇阿瑪什麼時候讓我們換班”“趕緊去熱河才好”之類的,看得我一個心疼。

想給他做龜苓膏吃,可是這時候北人還不習這種南方食物,什麼材料都不好弄,於是隻好考慮考慮刨冰了。把大大的冰塊拿銀勺刮碎到碗裏,用他喜歡的景德鎮墨彩描金山水人物紋套盞盛上,每天輪換著澆上不同水果榨汁,偶爾加些酸奶或鮮奶,在未時的時候給他送過去——那時候地麵氣溫最高,人體溫度也高,吃冰食不那麼容易寒了身體。也不敢讓他多食,畢竟記得來這裏之前看記載老爺子常教導阿哥們不要吹風,不要吃冰食,心靜自然涼才是正道。隻好在他熱的煩躁的時候給他念些來此之前在他《悅心集》裏看來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