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時候,省醫院內分泌科在第二住院大樓21樓,地震的當天有68名病人,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無法自行行走的重病患者。正在營養科3樓慶祝護士節的人們突然感覺整棟房屋搖晃不已,“地震了!快回科室,組織自救,轉移病人!”陳曉滬和同事急忙趕回自己所在的科室。陳曉滬在上個星期才查到自己懷孕。回到病房裏,陳曉滬忙著轉移病人,安慰著不知所措的家屬,讓能走的病員由家屬扶著從樓梯下去,卻忘記自己有孕在身。33床的66歲大爺黎誌萬,患有腎病,全身重度水腫,整個身體被漲得透亮,估計有100多斤。而照顧他的,是其弟弟——63歲左腿瘸了的黎誌明。兩位老人,行動不便!陳曉滬衝進黎大爺的病房,在家屬的幫助下,小心翼翼地將大爺背起,直往電梯跑去。由於需要疏散的病人很多,陳曉滬放下黎大爺,和同事先將一個70多歲的婆婆,連人帶床一起抬進電梯。轉過身來,她又將黎大爺推進去。”那時不知是從哪裏來的勁。”說起當時搬運病人的情景,陳曉滬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轉移完病人後,她又和同事再次上樓為重症病人抬床,拿棉被,還將需要輸氧病人的氧氣罐抬了幾個到樓下,並迅速地為病人繼續進行治療。“所有醫務人員和我一樣,都在搬運病人、拿藥品和氧氣罐等器械,往返不知多少趟了!沒人考慮到自己的安危,我隻記得那些無法自己走動病人,眼神裏充滿無奈和驚恐。”下午4時許,陳曉滬突然覺得自己腹部、腰部非常疼痛。醫生麵帶遺憾地告訴她:“這是先兆流產!孩子恐怕沒辦法……”下午6時許,由於情況非常特殊,陳曉滬被勸回家休整。不顧丈夫和父母的強力阻撓,昨日的上班時間,陳曉滬準時出現在了科室,正式恢複上班。“換成別人都會那麼做,更何況我還年輕,還有機會要小孩……”麵對記者,陳曉滬淡淡地說。這是摘自城都晚報的一段新聞。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講。要一個小孩無疑是自己的心頭肉。可是就在那樣的壞境下,依然放棄了自己的小孩去救別人。這樣的人又能有幾個?這樣的行為是不是又讓你有了幾分動容。我隻能對她評價,你就是個偉大的中華兒女。
感動的畫麵還在不斷的侵蝕我們的心房,在愛與被愛的邊緣。我們往往迷失了自己,許多時候給的不是太多。完全就可以將那份愛表達出來。一直以為在生命中出現的畫麵永遠都會留在心中。直到現在才發現有許多經曆都是在自己騙自己。我們需要的並不是我們想得到的。在最深的心裏,要求少一點也許會讓自己的心房好受一點。
感動隻需要一瞬間,在不經意中出現的永遠比刻意的追求更值得收藏。不必將悲痛寫的那麼清澈。在灰色的空間裏感動隻是你記憶中的一刀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