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九十年代文學(6)(3 / 3)

應該注意的是,紮西才讓前期的詩歌語言還有一個普遍的特點,這就是比較注重韻律美。他的許多詩歌,尤其是那些反映愛情的抒情短詩,總是很講究段落上的對整、應和與押韻,讀起來很上口,易於朗誦和記憶。而後期和最近一段時間的詩歌已經撇開了這種特性,開始在形象和語言的力度上做文章,從而在結構上顯得隨意和簡約。他在最近所創作的詩歌中,語言顯示出冷峻、沉穩、精瘦和內斂的特性。這說明詩人已經告別了他青春的夢幻時代,開始冷靜地直麵生存的這個世界及其世界對他的感悟了。

90年代的東北詩也有其獨自的特色。東北詩人乃至整個東北文學都經曆了一個長時間的流亡過程,這主要是因為抗日。這種長時間的壓迫和奴役使東北詩歌或多或少具有了某種奴性。再加上東北特殊的地理環境,靠近俄羅斯的遠東地區,使東北詩人在翻譯俄羅斯詩歌作品的同時引進了他們的創作方法和理論,在語言是也多受其影響。因此,東北的詩歌在很大程度上表現一種翻譯文學,翻譯式的語言風格,具備了俄羅斯詩歌的某些語言風格。這些特殊的原因一直影響著東北詩人的創作,到90年代以來也一樣。

特殊的曆史背景使東北詩歌產生的奴性,不僅是詩歌的思想和理論上的,還包括語言上的。特殊的地域背景又使東北的詩歌在語言運用上具備了俄羅斯詩歌的那種韌性。這種韌性常常表現為平靜的語言誇張的意象,這是別的地域詩歌所不具備的。例如桑克的詩歌風格,他的詩歌近乎一個小孩子的嘟囔,在平靜的語言下麵埋藏著巨大的思想洪流。語言天真純淨,沒有反抗性,但是在這種不明不白的嘟囔語言中,表現的是詩人對曆史的追思和拷問。

90年代的江浙詩歌則是充分吸收了水鄉特色的方言後轉化而成的。

江浙詩歌的語言風格除了具有水鄉語言那種特有的水的柔性和韌性外,更多的則是吸收了當下詩歌轉型時期的智性化風格,具有了更多的理性。例如小海的《歲月的花朵》:

我似乎聽見了你們的聲音

遙遠又寧靜

就像歌和琴弦上的光芒

我常常摸索你們的聲音

但此刻

我不能再想起誰

隻好無言地坐下

靜聽這歲月的花朵凋零

這首詩語言簡練,富有張力,簡單的幾個詞語就說出了麵對時間流逝的無奈。

90年代的湖南湖北詩歌,由於其地處洞庭湖畔的地域特色,表現了更多的鄉土氣息。就語言的風格上講,湖南詩人的語言風格是最不現代化的。也就是說最能夠保持語言的原來的那種鄉土韻味,並不過多的受城市化的影響。像湖南詩人劉犁,他的詩本身就是一扌不土,在表現鄉土風情和農村生活的同時,其語言也保持了鄉村生活那種質樸和潔淨。再如胡建文的詩歌,雖然深入到了內心的寫作,但是並沒有矯情和放縱的傾向,依然表現為一種安靜的狀態,語言風格深刻而獨到。

在詩人部落中,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詩人群體,那就是校園詩人。校園詩人有其自身的特色。首先,校園詩人居住在校園裏,是正宗的科班出身。其次,校園詩人來自各個地方,具有不同的文化和民俗背景,因此其對傳統語言和對詩歌轉型時期的語言變化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第三,校園詩人並不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基於這三個原因,要明確地劃分校園詩人的地域特征是很難的。校園詩人的語言風格本身就具有多樣性。要討論其特色有語言風格,就必須明確詩人的出身、年齡、經曆等等因素。不過,雖然說校園詩人是個特殊的詩人群體,但是在詩歌創作的語言風格上,還是有共同點的,那就是理性。

女性詩卷

90年代,由於創作環境的日益寬鬆和創作條件的日益改善,女性作者特別是女性詩人大量地湧現在社會舞台。

1992年沈陽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國當代女詩人抒情詩叢”,大概出版了12位女詩人的作品。1993年北京師範大學又出版社出版了《蘋果樹上的豹:女性詩卷》,2002年海風出版社出版了《狂想的旅程:新女性新詩歌》(95位女詩人)。另外,春風文藝出版社1997年左右陸續出版了“中國女性詩歌文庫”,入選者也有10多位。此外,在民間,也即在非正式出版界,2002年黃禮孩與江濤合編印行的《詩歌與人——2002中國女性詩歌大掃描》,收錄了103位當代中國女詩人的詩,可謂陣容龐大。

民間詩歌刊物中,自1998年創刊的女性詩歌刊物《翼》刊就發過近40位活躍在當代詩歌界的女詩人的作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