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山川幾度難為情(2 / 3)

朱綺雨咬住唇,“可是……可是我想見的是姐姐!”

“倘若慶王妃身體不適就更應當去皇宮,讓禦醫調理身體了!”一個尖細的聲音從門外傳來,寧壽宮裏的總管太監張公公突然出現在寢殿門口,他先向麗妃行了一禮,轉向陳思雪又行了一禮,仔細瞧著陳思雪的臉,略略沉吟一會兒,“方才聽王妃說話,聲音低沉,少氣懶言,是氣血兩虛之相,太皇太後有請慶親王妃去宮中小住幾天。奴才來晚了,這兒給王妃麗妃請罪。”

張公公知情熟禮,又向麗妃伏下身行了一禮。

張公公一來朱綺雨便臉上多了幾分欣喜,這會兒哪裏還會怪他,連說了兩聲,“起來吧,快起來,張公公是貴人事忙!”這會兒朱綺雨越發拉著陳思雪衣袖不撒手了,“姐姐,你看連太皇太後都要成全我們姐妹相聚,就不要再做推遲了。”

麵對這樣的突如其來,陳思雪不知該如何應對,她再次將目光投向老謀持家的管家。

管家看向張公公道:“王妃不可在外過夜留宿。”

朱綺雨皺眉正要開口,管家已先說道:“這是我家王爺臨走前的交代。”

管家看向陳思雪道:“太皇太後的盛情相邀,王妃自然是應當去的,就帶著蕭君和一道去吧,晚飯前。老奴會親自去寧壽宮來接王妃回府。”

張公公揖道:“既然是王爺的意思,奴才自然明白,一定會向太皇太後稟告,不叫王妃為難。”

“臣妾就陪同麗妃一起去看望太皇太後。”陳思雪這才點了點頭,隨朱綺雨一道入宮去了。

茉莉花瓣潔白,葉色翠綠,在耀眼的陽光下一曬更是香氣濃鬱。

然後,此刻陳思雪心情並未有賞花的心情,她向一旁的朱綺雨道:“我記得上一次來寧壽宮時種著的是木樨,怎麼一晃全換成了茉莉。”

朱綺雨眼眸一變,噗嗤一下笑了出來,“因為這不是寧壽宮,是我的仙都苑。”

陳思雪一愣,“仙都苑?”

朱綺雨回之一笑,並未回答,而是順手折了一枝茉莉,別在發髻上,“姐姐你看滿園的茉莉都是皇上命宮廷的花匠為我移栽的,是不是又美又香!”

朱綺雨一麵笑著一麵在茉莉園中跑跳,一朵朵小巧的白色茉莉沾在她的衣袖上,裙裾上,甚至還有些飄在她發髻上。人在花叢中,笑靨盛春芳,大抵說的便是此情此景。

陳思雪亦不由為眼前情景觸動,一時也忘了問為什麼不見太皇太後,她笑著追著朱綺雨,“麗妃慢點兒,綺雨你慢點兒......綺雨!”

兩人映在花叢之中,遠遠望去,一個猶如穿花蝴蝶,另一個恰似臨水照影的明月,影影綽綽,花言蝶語。香從清夢回時覺,花向美人頭上開,人融於景美不勝收。

高肅秋靜靜看著眼前這一幕,眼神也多了些朦朧的醉意。

“如皇上所料,麗妃一個人是請不動慶王妃的,奴才以太皇太後的名義去慶王府相邀,這才說服了王妃,不過……”張公公頓了頓。

高肅秋斜睨了他一眼,“朕沒讓你停,繼續往下說。”

張公公低著頭,不敢看高肅秋的神色,“不過管家說,晚飯前會來接王妃回府,說這是慶親王的意思。”

高肅秋一時看不清神色,“好一個家事國事事事操心的慶親王。”

“這個是多瓣茉莉,你看它花兒雖小卻一朵千層。”朱綺雨興奮地指著一叢花。

“我今天才知道茉莉有這麼多種類。”陳思雪正要探身去聞那朵茉莉,卻一不小心被腳下的花盆所拌,身子傾斜無法平衡眼看就要摔倒,陳思雪心下大叫不好!

她跌倒的一刻,悔青了腸子早知道不進宮了,高青陽不在家才幾天,又給他鬧烏龍了。

“慶王妃小心了。”陳思雪手腕一沉,抬頭望去這才發現,方才危險的一刻是高肅秋扶住了她。

陳思雪一驚,急忙抽開手,跪下便是一禮,“參加皇帝陛下。”

高肅秋不以為意,笑了笑,“起來吧。”

見著高肅秋來了,朱綺雨也上前行禮,眉目亦是含情“參加皇上。”

高肅秋點了點頭,看向陳思雪道:“聽說慶王妃身體違和,你們就別在外麵跑了,進仙都苑裏麵坐會兒吧。”

皇上的金口玉言,陳思雪和朱綺雨隻能應了聲是。

陳思雪跟著朱綺雨進了仙都苑,苑中四周是簾帳千層,隨著微風輕妙擺動,簾帳四周佇立著藕色宮裝的侍女,身材曼妙,靜靜伺候。苑池中央是一個池塘,塘中搖曳著初開的水芙蓉,芙蓉紅橙枝翠綠,不待風來香滿園。水芙蓉的甘甜清香中,又含著一抹似有若無的海棠妖嬈,看來仙都苑當真是一步一景,風韻無限。

高肅秋入座後,向左右侍從吩咐道:“給慶王妃看坐。”又向身側的朱綺雨微微笑道:“午膳準備好了嗎,你是今日東家可別怠慢了客人。”

朱綺雨親奉一盞茶向高肅秋,道:“臣妾早就準備好了。”

不說是太皇太後的邀請嗎!?

眼下這情勢,難道……

陳思雪忙起身屈膝道:“臣妾惶恐!太皇太後還在寧壽宮等臣妾請安。”

高肅秋輕輕抿了一口茶,抬頭看向陳思雪道:“若是朕的邀請,王妃今日是不是就不來了呢?”

陳思雪一怔,當日鄴城城外送別高青陽的場景還曆曆在目。

春暖花開,初夏的風裏,離別卻將這暖意拆成了愁思。

他的叮囑仿佛就在耳畔,“我這一次出征,不帶管家也不帶王府侍衛,他們都留在你身邊。領兵出征的將軍,親眷要留在鄴城,我不能帶你一道同去,這是齊國的規矩。我與皇上雖然是叔侄卻到底還是君臣。這君君臣臣的你不會懂,也不需要你懂,隻消記得不要單獨進宮

。”

“陛下相邀,臣妾豈敢不來。隻是太皇太後邀請在前,做兒媳的又豈能讓她老人家久等。莫說是母儀天下的太後,就是放在民間普通人家,這隻怕也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