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凡心中焦急得很,接過拳譜就奔回了武院,遞給了楊清武。
楊清武也不矯情,接過便是打開來,這一套拳譜再普通不過,翻開封麵,第一頁,就是“阿羅漢金剛拳”的第一招,羅漢看門。
楊清武乃是祁山村公認的兩大拳術宗師之一,他的眼界何等之高?他一眼就看出來,這一招羅漢看門,可以說是一個起手式,卻也隱藏著殺招。他隨即又翻過一頁,第二招,羅漢騎鹿,第三招,羅漢舉缽,羅漢托塔,羅漢伏虎、、
很快,楊清武就將整個“阿羅漢金剛拳”的十八個招式看了一個遍,微微沉思一番,便已胸有成竹。
“君凡,你且看好了,為師給你演練一遍這阿羅漢金剛拳中的十八個招式。”楊清武說罷,便動身了。
羅漢看門。
羅漢看的是什麼門?非是現世房屋之門,亦非虛幻之心門,自然是自己的身體門戶之門,拳術的根本目的,無非是強身、防身、攻堅。楊清武是高屋建瓴,他雖然是第一次看過而後演示這“阿羅漢金剛拳”,但是所謂萬法歸一,萬變不離其宗,他隻是看過一眼,就明白這拳法的真意。
隻見他雙拳半握,雙臂遊走,這雙臂雙拳,就仿佛是兩個門房大漢,守衛著身後的大門,他雙腳雙腿穩而不定,進可攻,退可守,退,自可看護好自己的門戶,進,便是這一招隱藏的殺招,隨時都可以發出致命一擊。
羅漢騎鹿。
這一招,乃是一招殺招。隻見楊清武雙拳繼續遊走,下身右腳邁出半步,瞬間發力,左腳微抬,似是一個抬腿騎鹿的動作,小腿卻突然閃電一般向上彈起,配合大腿發力,瞬間,楊清武的左腳已經高過於頂,他整條左腿自腳尖一直往下,筆直地宛如一條甩直了的皮鞭,這一下,勢大力沉,又迅如閃電,更兼出其不意,角度刁鑽,若是真被踢中下巴,隻怕當場就要飲恨回歸娘胎。
阿羅漢,又稱作羅漢,在林君凡所看的典籍之中有過記載,乃是佛宗傳說中的人物,共有一十八位,分別是騎鹿羅漢,歡喜羅漢,舉缽羅漢,托塔羅漢,靜坐羅漢,過江羅漢,坐象羅漢,笑獅羅漢,開心羅漢,探手羅漢,沉思羅漢,挖耳羅漢,布袋羅漢,芭蕉羅漢,長眉羅漢,看門羅漢,降龍羅漢,伏虎羅漢。
羅漢,是佛宗身心六根清淨,斬斷了塵世凡俗各種煩惱,超脫生死,能夠教化度眾、引人向善的大智慧者。
然而羅漢心善,與世無爭,佛宗卻遭逢大難,眼睜睜看著魔頭鬼怪為禍世間,殘殺世人,十八位羅漢觀佛宗護法天神使金剛杵斬妖除魔而各自領悟出一式武學,將妖魔鬼怪伏法,這十八式武學,後來便成了如今的阿羅漢金剛拳。
楊清武越是演練這一套拳法,越是發覺出了其中精妙,似乎對於自己已經陷入瓶頸的武學都有了啟迪的作用,他忘乎所以,一遍又一遍地演練著,甚至都忘卻了一旁的林君凡。
而林君凡,看著楊清武的演練,也是陷入了沉迷之中,楊清武這位拳術大宗師的演練,自然是不會有絲毫差池,林君凡平時也沒少看過別人打拳,但是唯獨這一次,他被拳術深深地吸引了,原本以前在他眼裏那般粗鄙的拳術,現在卻成了最奪人眼球的靚麗風景!
漸漸地,林君凡竟是不由自主地跟著比劃了起來,一開始,他每一招都打得很慢,因為需要從楊清武越來越快的拳速中分辨出來單一的招式,他有時必須等楊清武打過一圈,才能重新看到自己所練的一招。
林君凡不著急,他的每一招,每一次出拳,配合腳步的移動,全身各個部位的發力,他都要仔細揣摩很久,很難想象,一個以前從未練過武,打過拳的少年,此刻居然這般嫻熟地去分解一個個招式,依樣畫瓢,卻往往能夠做到胸有成竹,甚至最後畫龍點睛。
待得林君凡將整個“阿羅漢金剛拳”十八招都一一研究透徹,從頭開打,楊清武,倒是似乎回過神來,停止了演練,但是緊接著他就一愣,看到林君凡居然自顧自地打起了拳,起初心中有所不悅,這打拳,可非是兒戲!沒有人手把手地教導,很容易就會走了彎路,練岔了!
楊清武雖心有不悅,倒也不曾立刻阻止林君凡,心道也該先讓這個小子吃點苦頭,好知道師傅的重要性。
卻不想到得後來,楊清武忍不住眼睛一亮,這林君凡!
不是藏拙,就是天才!
因為這一手“阿羅漢金剛拳”,林君凡打得實在太好了,甚至於,楊清武這個拳術大宗師都挑不出來分毫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