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是個小編輯,兒童文學的,現在的人民不理解靠兒童文學怎麼養活自己,兒童都看日本漫畫去了,但是在老何年輕的80年代,在一個正規雜誌社有份差事是個幸福感很強的工作,基本衣食無憂,單位還給分房子管給找對象的呢。要說老何有什麼可以驕傲的,就是我老何的爹是解放北平的時候進的城,他也算是部隊大院長大,皇城根下成長,怎麼也比從外地考到北京的有優越感很多,有事情可以靠老爸呢,可惜現在他老爺子已經退了二線,沒什麼能量了,好歹幾個子女的工作都是他拖老關係給安排了,老何年紀小,沒趕上文革,趕上了也跟大哥一樣去東北差點回不了北京。
老何可是自小除了去看外公外婆就沒離開過北京,但是在雜誌社還是有出去出差的機會,比較少,主要是在社裏校對稿件,聯係作者。老編輯都有一股子學究氣,有點文人架子的,比較清高,對老和他們這些小的也不怎麼管,隻要校的稿子沒有太多錯別字,別拿到廠裏印出來太讓人笑話了就行,畢竟給小朋友讀的東西也不用掉書袋子,引經據典的小朋友也不接受啊。而且老何又是個認真的人,當年還是小何,因為喜歡紅樓夢,性子裏帶點憐香惜玉的女人氣,所以更難出錯了。國有單位不用趕時間,催一篇稿,校對幾行字可以消磨一天時間,而且上麵還有編審,副編審,編輯,下麵才是老何這個小助理編輯,一篇稿子從收到發表,不知道多少人過手看過,更不會出錯了。
老何最喜歡是出去聯係作者,催催稿件啊,見見人,聊聊天啊。北京沒有老何沒有去過的地方,尤其是文化人湊對的地方,他常去串串。什麼研究院,什麼博物館,什麼各種大學,老何去跟玩一樣,當然他也不是人家的正式人員,每次都以找作者的理由混進去。也不懂這是什麼大家待過的地方,隻覺得有些古色古香的地方特清淨,不像現在大家爭相下海那麼亂,文化界還是有一些象牙塔一樣的地方的。那時候的大家也不像現在那麼難請那麼難見,都跟普通人一樣,多牛的作者,你請他吃頓飯他就很開心了。
老何這個人沒別的本事,愛侃大山,愛聊天,跟什麼人一見麵就能成朋友了,尤其愛跟有文化的人聊。當時老何一月工資兩三百都用來會友了,結果老婆找的特別晚,小30了還沒有對象呢。在八幾年,按說大家工資都差不多,老何就是不想老實存錢找個老婆,老想著學點東西,多看看這個世界。北京文化界好多名人老何都認識,尤其是故宮博物院的付老,他是文物鑒定的泰鬥了,故宮裏多少東西啊,據說幾十萬的量,其中的珍品他都過過手。他老人家出去吃飯從不用我們小的付錢,家裏有東西的老北京偷偷讓他過過眼,每次辛苦費總是不少的,付老總是請老何他們幾個去領館區吃外國館子裏的龍蝦,28一隻呢,搞得我總是覺得古玩行真是個絕活,弄成了能天天吃龍蝦呢。這個比找老婆有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