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時英(1912—1940年),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筆名伐揚、匿名子。生於浙江省慈溪縣一個銀行家家庭。幼年隨父來到上海,在上海讀完中學,入光華大學中國文學係。在校期間即在《新文藝》上發表《咱們的世界》《黑旋風》等,施蟄存把他的《南北極》推薦到《小說月報》上發表後,引起了文藝界的重視,自此成名。
1932年穆時英第一個小說集《南北極》出版,所收入的小說大多以闖蕩江湖的流浪漢為主人公,寫出了貧與富的兩極對立,特別引起左翼作家的重視。錢杏屯認為穆時英的小說“一貫的反映了非常濃重的流氓無產階級的意識”,穆時英“不僅從舊的小說中探求了新的比較大眾的簡潔,明快,有力的形式,也熟習了無產者大眾的獨特的為一般知識分子所不熟習的語彙”。
之後,穆時英的《公墓》《白金的女體塑像》《聖處女的感情》幾部短篇小說無論內容、技巧都與《南北極》迥然不同。大部分小說用感覺主義、印象主義方法,在快速的節奏中表現現代大都市的聲、色、光、影,以及都市人生的孤獨感、寂寞感和失落感。由此獲得“中國新感覺派聖手”的稱號,與施蟄存、劉納鷗、葉靈鳳、黑嬰等形成了中國新感覺派,被中國現代文學史家譽為“中國第一個現代主義小說流派”。
1935年穆時英與葉靈鳳同編《文藝畫報》,並辦《文藝月刊》。還曾在上海《晨報》編副刊《晨曦》等,其後參加國民黨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1936年為追蹤同他結了婚的舞女仇飛飛去了香港,曾一度在香港《星島日報》任職。1939年返回上海,先後在汪精衛政權中主持《中華日報》、《國民新聞》社,於1940年被害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