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修國264年四月十六,那一天天氣晴好。
大街上人來人往,好不熱鬧。現在正是早晨,百官大多數都驅車到了宮前。
兵部尚書戚鐸穿著朝服,從馬車上下來。身邊的小廝就留在車旁等候。
當他正準備去上朝之時,突然有人叫住他。
戚鐸轉過身來,朝那人說道,“原來是吏部尚書鍾大人。找本官何事?”
鍾禮擺了擺手,叫戚鐸不要這麼畢恭畢敬。“也說來無事。聽說最近那寧家的才17歲的大小姐,就是寧妃為皇上誕下了一位小皇子,皇上甚為喜愛,還大赦天下,直直稱讚那孩子的相貌、氣魄與自己簡直是如出一轍。”
戚鐸一副滿不在意的樣子說道,“那三皇子並非你我所能議論的。皇上也是要給寧家麵子的。那寧蔚好歹也是當朝重臣,禦史大夫,僅次於左家的左遲。”
“鍾尚書,說起那左遲,也當真是個風流人物,器宇軒昂。現在官至丞相,也才年僅26歲,真是大權在握呀。皇上倒是十分倚重他。”
鍾禮笑著說道,“這皇上年輕時出去遊曆時就與左遲結識,這左遲是把皇上從強盜手中救出來的救命恩人,當時他也是個一心報國的書生,皇上自然不會虧待了左遲。不過,這左遲也的確是個賢臣。就是這幾年他的府中發生了不少事情,清官難斷家務事呀!”
戚鐸和鍾禮眼看著就走到了殿前,“好了,我們快些進去吧。”
皇帝鄭譽坐在龍椅上,氣勢非凡,儀表堂堂。這皇帝的寵妃寧依最近剛剛生下了一位皇子鄭芷洵,鄭譽也是神清氣爽,和顏悅色。
“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官一同下跪。
鄭譽扶著龍椅,在大殿上,看著下麵的滿朝文武。“眾愛卿平身。”
“皇上,近日北邊的戎狄人最近總騷擾我北修邊境,北漠人心惶惶。那戎狄蠻夷似乎有意出爾反爾,違反我們之間的盟約,微臣認為,我們應當立刻著手這件事情,讓百姓安心。”一位文臣站出來說。
鄭譽的臉上露出為難的表情,“戎狄人雖騷擾我國邊境,卻並無什麼激烈的戰役,如若就此出兵,恐怕會叫天下人以為,我北修國是何等背信棄義!”
“可是,皇上,若不穩住戎狄,若他們與南質結盟,暗地裏籌劃要對付我北修國,我們前有狼後有虎,雖國力強盛,卻也難保我北修百年大業。到時生靈塗炭,我們……”
這時他突然被打斷了。一位將軍出來說道,“陳侍郎,你是何居心!戎狄與我們有盟約在先,卻頻頻騷擾我邊境,我們給他們點教訓也是好的,揚我北修國威。南質國雖早有異心,但是他們自知不如我國,也不敢輕舉妄動!”
於是,很快朝堂上便唇槍舌劍,眾人都在為究竟要怎樣處理這戎狄之時,無奈的鄭譽給身旁的李公公使了個眼色。李公公心領神會,便高呼一聲“肅靜”。
眾臣終於漸漸安靜下來,個個都爭得麵紅耳赤。鄭譽把目光轉向一直默默不語的三個人,問道,“丞相,禦史大夫還有太尉,你們可有什麼見解?”
眾人也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殿前的三人身上,心中都暗暗猜想著這三位當朝重臣會怎樣回答。畢竟,這丞相左家,禦史大夫寧家,還有太尉縹家,都是北修國的名門望族,就連坐擁天下的皇族,也要給這三家留點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