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達夫
鬱達夫(1896—1945) 原名鬱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創造社重要成員。小說代表作有《沉淪》、《遲桂花》等。
鬱達夫1896年出生於浙江富陽滿洲弄(今達夫弄)。早年喪父,隨母親和兄長生活。七歲入私塾,九歲能賦詩。1912年隨兄長鬱華到日本,1914年入讀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科時始寫小說。1919年入讀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1921年6月,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等人在東京醞釀成立創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沉淪》以《創造社叢書》名義出版,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說集。 1922年自東京帝大畢業後歸國。5月,主編的《創造季刊》創刊號出版。1923年至1926年間先後在北京大學、武昌師大、廣東大學任教。1926年底返滬後主持創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編《創造月刊》、《洪水》,發表《小說論》、《戲劇論》等文藝論著。1928年在魯迅支持下,主編《大眾文藝》。1930年12月小說《遲桂花》發表。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後,寫了大量散文遊記和詩詞。1936年任福建省府參議。1938年赴武漢參加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的抗日宣傳工作,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大會上當選為常務理事。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編《星洲日報》副刊等,寫了一批政論、時評文章。1942年,日軍逼近新加坡,與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蘇門答臘,化名趙廉。1945年在蘇門答臘失蹤,關於鬱達夫死亡的推測最早出於胡愈之文章,胡文推測他為日本憲兵所殺害。
“Arm am Beutel,krank am Herzen,
Schleppe ich meine langen Tage,
Armut ist die groesste Plage,
Reichtum ist das hoechste Gut.”
不曉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看見過的這幾句詩,輕輕的在口頭念著,我兩腳合了微吟的拍子,又慢慢的在一條城外的大道上走了。
袋裏無錢,心頭多恨。
這樣無聊的日子,教我捱到何時始盡。
啊啊,貧苦是最大的災星,
富裕是最上的幸運。
詩的意思,大約不外乎此,實際上人生的一切,我想也盡於此了。“不過令人愁悶的貧苦,何以與我這樣的有緣?使人生快樂的富裕,何以總與我絕對的不來接近?”我眼睛呆呆的注視著前麵空處,兩腳一步一步踏上前去,一麵口中雖在微吟,一麵於無意中又在作這些牢騷的想頭。
是日斜的午後,殘冬的日影,大約不久也將收斂光輝了,城外一帶的空氣,仿佛要凝結攏來的樣子。視野中散在那裏的灰色的城牆,冰凍的河道,沙土的空地荒田,和幾叢枯曲的疏樹,都披了淡薄的斜陽,在那裏伴人的孤獨。一直前麵大約在半裏多路前的幾個行人,因為他們和我中間距離太遠了,在我腦裏竟不發生什麼影響。我覺得他們的幾個肉體,和散在道旁的幾家泥屋及左麵遠立著的教會堂,都是一類的東西,散漫零亂,中間沒有半點聯絡,也沒有半點生氣,當然更沒有一些兒的情感了。
“唉嘿,我也不知在這裏幹什麼?”
微吟倦了,我不知不覺便輕輕的長歎了一聲。慢慢的走去,腦裏的思想,隻往昏黑的方麵進行;我的頭愈俯愈下了。
——實在我的衰退之期,來得太早了。……像這樣一個人在郊外獨步的時候,若我的身子忽而能同一堆春雪遇著熱湯似的消化得幹幹淨淨,豈不很好麼?……回想起來,又覺得我過去二十餘年的生涯是很長的樣子……我什麼事情沒有做過?……兒子也生了,女人也有了,書也念了,考也考過好幾次了,哭也哭過,笑也笑過,嫖賭吃著,心裏發怒,受人欺辱,種種事情,種種行為,我都經驗過了,我還有什麼事情沒有做過?……等一等,讓我再想一想看,究竟有沒有什麼沒有經驗過的事情了,……自家死還沒有死過;啊,還有還有,我高聲罵人的事情還不曾有過,譬如氣得不得了的時候,放大了喉嚨,把敵人大罵一場的事情。就是複仇複了的時候的快感,我還沒有感得過。……啊啊!還有還有,監牢還不曾坐過,……唉,但是假使這些事情,都被我經驗過了,也有什麼?結果還不是一個空麼?……嘿嘿,嗯嗯。——到了這裏,我的思想的連續又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