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萬縣人。為“漢園三詩人”之一,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同年,出版個人散文集《畫夢錄》。何其芳的散文創作具有獨特的風格,“追求著純粹的柔和,純粹的美麗”,常采用“獨語”的調式,吟哦著孤獨與寂寞的情調,感情細膩,想象奇特,文字絢麗纏綿。其散文名篇有《夢後》、《岩》、《黃昏》、《雨前》等。抗戰後,何其芳的散文風格有很大變化,日趨樸素自然。
馬蹄聲,孤獨又憂鬱地自遠至近,灑落在沉默的街上如白色的小花朵。我立住。一乘古舊的黑色馬車,空無乘人,紆徐地從我身側走過。疑惑是載著黃昏,沿途散下它陰暗的影子,遂又自近至遠地消失了。
街上愈荒涼。暮色下垂而合閉,柔和地,如從銀灰的歸翅間墜落一些慵倦於我心上。我傲然,聳聳肩,腳下發出淒異的長歎。
一列整飭的宮牆漫長地立著。不少次,我以目光叩問它,它以叩問回答我:
——黃昏的獵人,你尋找著什麼?
狂奔的猛獸尋找著壯士的刀,美麗的飛鳥尋找著牢籠,青春不羈之心尋找著毒色的眼睛。我呢?
我曾有一些帶傷感之黃色的歡樂,如同三月的夜晚的微風飄進我夢裏,又飄去了。我醒來,看見第一顆亮著純潔的愛情的朝露無聲地墜地。我又曾有一些寂寞的光陰,在幽暗的窗子下,在長夜的爐火邊,我緊閉著門而它們仍然遁逸了。我能忘掉憂鬱如忘掉歡樂一樣容易嗎?
小山巔的亭子因暝色天空的低垂而更圓,而更高高地聳出林木的蔥蘢間,從它我得到仰望的惆悵。在渺遠的昔日,當我身側尚有一個親切的幽靜的伴步者,徘徊在這山麓下,曾不經意地約言:選一個有陽光的清晨登上那山巔去。但隨後又不經意地廢棄了。這沉默的街,自從再沒有那溫柔的腳步,遂日更荒涼,而我,竟惆悵又怨抑地,讓那亭子永遠秘藏著未曾發掘的快樂,不敢獨自去攀登我甜蜜的想象所縈係的道路了。
一九三三年初夏
(選自《畫夢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