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賞析]
李白的這首思鄉之作,“也是千古思鄉”第一詩,寫得十分出色,可謂言短情長,感動了古今多少他鄉流落人,恐怕不會過分吧。這首詩在寫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畫和行動舉止描寫相結合。第二句中的“疑”字即寫詩人的內心活動。由於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產生錯覺。這是詩人描寫思鄉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離。後兩句再續之以行為描寫,即“舉頭”和“低頭”。為何要“舉頭”?因為詩人後來既然已醒悟到地上應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產生了無窮的遐想,這就是“仰頭看明月,寄情千裏光”之類的古人有關月光傳情的詩句所表述的思親之情。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還不足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因而便“舉頭”仰望,這樣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從這明月裏尋找家人從遠方寄送來的美好祝願。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詩人便又轉而“低頭”了。為何還要“低頭”呢?這是因為雖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舊不能從明月那裏得到一份慰藉,無奈之中,隻得低頭沉思不語了。以上所析“舉頭”、“低頭”的行為描寫,均包含著詩人曲折複雜的心理活動,但詩人並不直接敘出,而隻是通過人物的動作變化來表現,故十分有情味。俞樾在《湖樓筆談》中分析這種心理刻畫與行動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時曾說:“床前明月光,初以為地上之霜耳。乃舉頭而見明月,則低頭而思故鄉矣。此以見月色之感人者深也。蓋欲言其感人之深而但言如何相感,則雖深仍淺矣。以無情言情則情出,從無意寫有意則意真,知此者可以言詩乎。”他所說的“以無情言情”、“從無意寫有意”,即是筆者所說的行動舉止描寫,雖不明寫情意,但暗中寓有深意,再配以精妙的心理刻畫,遂使本詩成為千古不朽之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