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最豔的牡丹花,是一女子而非花。此女,人比花嬌,絕豔長安。這位女子便是百花閣,牡丹亭的閣主,素問,人稱其牡丹仙子。
牡丹仙子,素問本出生在揚州富貴人家,幼時,父母二人舉案齊眉,琴瑟和諧。隻是良辰美景終有盡頭,父親納了妾,如花似玉,嬌弱動人,父親對姨娘很是疼愛。而素問年幼,什麼都不懂,見那女子貌美,又能彈琴唱曲,每次素問去時,都能吃上精美的點心,故而對這個姨娘,還是頗為喜歡的。
久而久之,舊人鬢染霜,新人笑顏展。父親越發疼愛姨娘,而府裏奴仆見風使舵,皆以姨娘馬首是瞻。加之娘親忽然染病,故而姨娘大權在握,漸漸失了,原先的溫柔麵龐,變得囂張跋扈,背地裏常借著由頭,欺辱素問母女。
便是這時,素問方才明白,這世上並非全是好人。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就算麵上與你微笑,暗地裏卻捅你一刀,置人於死地。這樣的人,才最危險,而這樣的人,也是最後的贏家。而那個,真正純淨美好的娘親,一心念著父親,最終不過是遭人遺棄,鬱鬱寡歡,沒撐上多久,便撒手人寰。
娘親故去後,姨娘更加放肆,對自己的孩子,便是錦衣玉食,對素問便是粗衣惡食。見素問小小年紀,便頗有幾分姿色,為了不讓素問搶了,自己女兒的好姻緣,便慫恿父親,將素問許配給富商的傻兒子。
素問人小力薄,哪裏反抗的了,心裏卻不願認命。故而瞄準時機,逃婚了。當時素問身上,僅揣著少許嫁妝,素問將其變賣,得了些銀兩,便一路逃到京城。
這一路上,素問都是省吃儉用,仍是不足旅費。便利用姿色,哄騙別人,將人灌醉,竊其銀兩。這一路上素問,皆是提心吊膽,受盡苦難。待來到長安之後,素問便立誓,定要成為這,長安城裏的上層人。就算不擇手段,磨滅良知,也再不能讓人欺負,為此素問在所不惜。
誤打誤撞,素問進了百花閣,便是錦娘挑選中素問,給了她一個向上爬的機會。當時素問滿眼都是堅定的信念,隻要站的比別人高,便不會有人能夠再欺負她了。而在看過,娘親的悲劇後,素問明白,癡心不悔,終不過是淒然收場,而工於心計,最終卻笑容熠熠。
所以當年,揚州府宅裏,那個與父母圍坐在一起,癡笑的素問,已不複存在。現下活下來的,是雙手染血,蛇蠍心腸,工於心計的青樓美姬素問。
第一次遇見小碧時,她正被其他姑娘訓斥,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生存原則,素問便隻是隔岸觀火的看著,並未多言。隻是,無論小碧怎樣被訓斥羞辱,眸光仍是清澈,純淨,縱使她已極度害怕。許是這目光惹惱了那些姑娘,進入這煙花之地,誰不是滿身染塵,這樣純淨的眼神仿佛,就是在嘲笑她們的汙濁。
眼見著,口頭的訓斥,將要升級成動手。素問還是忍不住上前,救下了小碧。素問並不是菩薩心腸,之所以救下小碧,完全是因為這個孩子,她還擁有素問早已失去的那份純潔天真。望著這樣的眸子,對於未來的憂慮,仿佛也漸漸淡去。
救下小碧之後,素問便將她放在自己身邊。時間久了,素問發現小碧眼底,微有的不屑,身在青樓,卻還眼帶不屑,可不就是自不量力,時刻便能引來殺生之禍。故而,素問用嚴格的規矩約束小碧,盡可能的保她性命,和那份純潔。
素問心知,小碧定不會明白她的良苦用心。她也並不需要,小碧的了解和感激,她做著一切,不過是為了自己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