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扁擔打蛇——兩頭不落實。

彎尺畫線——不直。

彎弓射箭——照直蹦。

彎藤結歪瓜——孬種。

彎腰樹下掛燈籠——有名(明)無材。

剜肉補瘡——顧此失彼。

捉襟見肘

原意是說衣服破爛,生活窮困。後來比喻顧此失彼,無法應付。出自《莊子·讓王》:“曾子居衛,袍無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十年製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

曾參,字子輿,春秋末期魯國南武城(今山東費縣)人。他是孔子的學生,以孝順而出名。他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等封建倫理道德和主張。相傳《大學》是他的著作。他被封建統治者尊崇為“宗聖”。

莊周對曾參窮而不改其樂的品格非常敬佩,他對曾參貧居衛國時的境遇及品格,作了生動描述。他寫道:曾子住在在衛國的時候,窮得非常厲害,穿的是以亂麻為絮而沒有衣麵的袍子,顏色十分雜亂難看,手掌腳底長滿了厚厚的老繭。有時一連三天都揭不開鍋。十年中沒做過一件新衣服。頭上戴的帽子不敢整頓一下,稍一動,穗帶就斷了。穿的上衣,拉一下衣襟胳膊肘就露出來了。腳上穿的破鞋,藏了前頭而露出後跟。雖然這樣窮困,可是他並不因此而憂愁。他常常拖著破鞋,引吭高歌,歌聲就像敲擊舍石一樣洪亮,充滿天地。曾參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天子不能召他為臣子,諸侯無法和他交朋友。他雖然十分貧窮,但卻十分高尚。

豌豆掉進肚臍眼——樂(落)膛。

豌豆下坡——順道滾。

豌豆擲骰子——沒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