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未為晚也。王八拜年——規規(龜龜)矩矩。
王八背著兩麵鼓——人前一麵,人後一麵。
王八脖子——能伸能縮。
王八吃秤砣——鐵了心。
王八吃瓜——滾的滾,爬的爬。
王八吃花椒——麻了爪了。
王八瞅蛋——盼子心切。
王八瞅綠豆——對了眼。
王八出水——露一鼻子。
王八打跟頭——大窩脖。
王八的屁股——規(龜)定(腚)。
王八的性格——不伸脖子就翹尾巴。
王八掉灰堆——憋氣又窩火。
王八掉眼淚——何(河)苦(哭)。
王八跌井裏——圓規(龜)。
王八肚裏插雞毛——歸(龜)心似箭。
王八蓋兒量米——不是聲(升)兒。
王八蓋子打補釘——不是好皮。
王八繪地圖——規(龜)劃(畫)。
王八拉車——規規(龜龜)矩矩(車車)。
王八拉車——有前勁沒後勁。
王八尥蹶子——沒後勁兒。
王八賣笊籬——鱉編的。
王八爬門檻——隻看此一遭。
王八拍著蓋子吹牛——自圓其說。
王八屁股長瘡——亂(爛)規(龜)定(腚)。
王八上婆家——歸(龜)公。
王八跳龍門——不是姓餘(魚)的人。
王八頭上塞橛子——一定(釘)之規(龜)。
王八推磨——圓對圓。
王八腿上綁西瓜——連滾帶爬。
王八吞秤砣——鐵了心了。
王八下的蛋——天生的軟皮子貨。
王八咬指頭——死不鬆口。
王八有錢——鱉大哥。
王八有肉——在肚裏。
王八煮麵條——規(龜)範(飯)。
王八鑽鼠洞——大概(蓋)難辦。
王八做燒餅——規(龜)模(饃)。
王寶釧住窯洞——無妨(房)。
王跛子賣瓜——自賣自誇。
王大娘的裹腳——又臭又長。
王道士畫符——自己明白。
王二麻子哭他哥——好凶(兄)啊。
王二小放牛——存心不往好草趕。
王府的奴才——百依百順。
王閣老夢見臣造反——淨是替寡人擔憂。
王古老賣壽星——以老賣老。
王九他哥——王八。
王老道求雨——早晚在今年。
王倫當寨主——沒人投奔。
王媽媽和玉媽媽比——差一點。
王媽媽賣花——自賣自誇。
王媽媽照應武大郎——不是好事。
王麻子挨巴掌——打到點子上了。
王麻子刀剪——冒充的多。
王麻子刀剪——名不虛傳。
王麻子的刀剪——賣的是鋼口。
王麻子的剪刀——貨真價實。
王麻子的剪刀——名牌貨。
王麻子的剪刀——真鋼。
王莽弑漢平帝——犯上作亂。
王母娘娘戴花——老妖豔兒。
西王母瑤池種長生蟠桃
那是在秦代,秦始皇當上了皇帝之後,出於對至高無上的權力和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的渴望,便夢寐以求自己可以長生不老,長久地享受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秦始皇委派通曉天文的徐福率領上千名童男童女,去東海為他尋求不死仙藥。結果,不但不死仙藥沒有取得,徐福等人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後來,秦始皇又聽說有個方士說能煉製不死丹藥,就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請方士煉製不死仙藥。但這些努力,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
漢武帝也對長生不老非常向往,他派人用銅修建了高30丈,周長為1.7丈的承露盤,據說用此承露盤接來的晨露混合玉屑服用可以實現人的長生。結果,漢武帝也以失敗而告終。
雖然這些皇帝們追求長生的活動沒有取得成功,但這些活動卻對當時的社會影響不小,民間也流行起了追求長生不老的方式,還演繹出了許多長生不老神話傳說。其中就有一個關於女神西王母的故事。
傳說在很久很久前,有一位女神住在昆侖山上,她的名字叫西王母。西王母是一位長生不老的仙人,她住在昆侖山的瑤池園。園裏種有蟠桃樹,蟠桃樹3000年開一次花,3000年結一次果,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可以長生不老。每逢蟠桃成熟時,王母娘娘便會召集群仙,大開壽筵。
漢武帝渴望長生不老的願望被西王母知道了,於是在那年的7月7日,這位仙人降落到了漢武帝的宮中,並且帶去7個仙桃,給漢武帝吃4個,自己吃3個。漢武帝吃完仙桃後,便收起了吃剩的桃核。西王母稱奇地問他原因,漢武帝說是要留作種子用。
西王母說,這是仙桃,每3000年才結一次果。漢武帝聽了這樣的話,又想到自己活不了那麼長的壽命,就變得很失望,便打消了種桃的念頭。這時,西王母命令侍女們奏起天界的音樂。漢武帝連忙叩拜,向西王母請教長生法。
西王母教訓漢武帝說:“你品性惡劣,一味貪圖美食,好殺好鬥,驕奢淫逸,根本不能長生。今後必須除掉這些惡習,潔身自好,既要服藥,還要修煉人品。”
漢武帝聽後,立刻表示願意痛改前非、悔過自新,西王母這才授予他秘書一卷,隨後便歸天而去。
西王母走後,漢武帝並沒有把她的一番良苦告誡當作一回事。西王母得知後,便把送給他的秘書暗中放天火燒毀了。
到了東漢末年,道教興起。教徒們將西王母奉為尊神,為了抬高王母的地位,道教也稱王母是道教第一尊神元始天尊的女兒,有的則視為元始天尊的母親,類似人間的皇太後,具有掌握宇宙的無上權力。許多地方祠祀的西王母,左右有6位夫人,有送子者、催生者、治瘟疹者各2人,都是仁慈、至尊的神明。道教在每年的三月初三都舉行的隆重盛會,慶祝王母娘娘的誕辰。
在民間,人們不僅認為王母娘娘有不死的仙藥,而且還賜福、賜子、化險消災的神力。在漢代大學者焦延壽寫的《易林》卷一中記載說:
稷為堯使,西見王母。拜請百福,賜我善子。引船牽頭,雖物無憂。王母善禱,禍不成災。
到了明清時期,王母娘娘的信仰遍及全國各地,在甘肅涇川,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各地都有熱鬧非凡的蟠桃廟會,百戲競演,人山人海,蔚為壯觀。廟會慶典活動有取水、法會、放河燈、演秦腔、唱小曲、舞神鞭以及剪紙、刺繡、小吃等展銷。
清代曾經有人寫一首竹枝詞《都門雜詠》,其中有一首《蟠桃宮》描寫蟠桃廟會說:
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裏看燒香;
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颺。
隨著對王母娘娘信仰的深入,西王母的文化內涵從最初長壽女仙的象征逐漸豐富擴大,演變成和平之神、生育之神、長壽之神、養生之神、東方女神等,也成為集和平、福壽、博愛、智慧、和諧等為一體的華夏女性形象。
西王母的形象體現了華夏母親慈愛、寬厚、勤勞、善良等傳統美德和優秀品質,並且在調和社會生活、安撫民間苦悶、鞏固倫理道德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西王母作為華夏民族的民間信仰,闡釋了華夏女性的文化內涵,解讀了華夏文明的發展演變和化生萬物的深刻哲理。弘揚西王母文化,有助於繼承和發揚中華女性的優秀道德品質,增強女性主體意識,凝聚女性力量,激發全社會愛母、尊母、敬母、孝母的良好風尚。
王母娘娘抱壽星——老寶貝。
王母娘娘吃蒿菜飯——想野味。
王母娘娘的蟠桃會——聚精會神。
王母娘娘的洗衣石——經過大棒槌。
王母娘娘的玉簪——一劃一條銀河。
王母娘娘坐月子——養神。
王木匠箍桶——一齊上。
王奶奶碰上汪麻子——缺點太多。
王婆賣瓜——人家不誇自己誇。
王婆賣磨子——不能再推了。
王婆染皂——直到黑。
王婆燒香——一道煙兒。
王婆說媒——都好。
王婆照應武大郎——沒安好心。
王羲之的硯台——心太黑。
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又作307—365),東晉書法家。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出身貴族。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因與王述不和辭官,定居會稽山(今浙江紹興)。精工書法,早年從衛夫人(煉)學,後改變初學,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鍾繇(yáo),並博采眾長博采眾長:廣泛地吸取各方麵的長處。精研體勢,推陳出新推陳出新:剔除舊事物的糟粕,吸取其精華,並向新的方麵發展。一變漢、魏以來質樸的書風,妍美流便的新體。其書備精諸體,尤擅正行,字勢雄強的變化,為曆代學書者所崇尚,影響極大。書跡刻體甚多,散見宋以來所刻叢帖中。行書保存在唐僧懷仁集收《聖教序》內最多。草書有《十七帖》等。真跡無存,唯有唐人雙鉤廓填的行書《姨母》、《奉橘》、《喪亂》、《孔侍中》及草書《初月》等帖。
公元353年農曆三月初八,這一天春暖花開,陽光明媚,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王羲之和他的朋友謝安等人說說笑笑地來到了會稽山的蘭亭,他們一起吟詩作對,舉杯暢飲,欣賞著美麗的景色。幹了幾杯之後,王羲之已經有些醉了,這時他的朋友謝安對他說:“今天景色怡人,大家玩得這麼高興,你可要寫一篇字來助助興?”王羲之正有此意。他拿起筆,興致勃勃地揮毫疾書,為詩集寫了一篇序,這就是著名的《蘭亭集序》。《蘭亭集序》共28行,324字,全文用行書寫成,成為曆代書法家認可的行書的絕代佳品。王羲之也被稱為“書聖”。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吸取了漢魏以來許多書法家的精華,擺脫了前人的束縛,開辟了一種新的意境。人們常用“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來形容他的字。
王羲之的書法能達到如此高的水平和他從小勤學苦練、刻苦鑽研是分不開的。據說他7歲的時候就非常喜愛寫字,平時在他走路的時候心裏都在想著字體的結構、筆勢和如何下筆收筆。想著想著,手指就不自覺地在衣服上比劃著,天長日久,連衣服都被劃破了。這個傳說雖然有些誇張,但卻形象說明了王羲之刻苦學習的精神。
王羲之出名以後,很多人都想得到他的字。相傳,在山陽地方有一個道士,很想求王羲之給他寫一本“黃庭經”。他早就準備好了筆墨紙硯,隻是擔心王羲之不會答應。後來,他聽說王羲之平常最喜歡鵝,就特地養了一群十分逗人喜愛的白鵝,以便見機而動。終於有一天,王羲之坐著船路過那裏,當他看到河裏一群美麗的白鵝在遊動,心裏說不出的喜愛。他停下船,看了又看,一直也不舍得走開。於是他找到道士,要求道士把鵝賣給他。道士說:“這麼好的鵝我是不想賣的。不過你要是能給我寫一本經書,我就把這些鵝送給你。”王羲之一聽,馬上答應了,當即興致勃勃地用了半天時間寫了一卷楷書“黃庭經”交給道士。道士把那一群鵝裝在了籠子裏,讓王羲之隨船帶走了。這個故事就是人們後來傳頌的“書法換白鵝”。
現在王羲之的真跡已經很難見了,故宮博物院至今珍藏著馮承素描摹的《蘭亭集序》,北京北海公園的閱古樓也隻保存著一些王羲之真跡的石刻板。但是王羲之的書法藝術魅力卻永遠留傳。
王羲之巧懲財主
東晉時候,唐家湖有個年輕的獵手叫唐興,唐興自小死了娘,和年老體弱多病的爹爹相依為命、不幸的是,爹爹不小心從床上摔下來竟一命烏呼了。
唐興哭得死去活來,可憐他家徒四壁,一文不名,如何安葬爹爹呢?好心的鄉親們替他出主意,說財主王彪家的祖墳前有塊無主荒地,不妨去和王彪說說,把你爹葬在那兒。
王彪正在給他娘慶壽,聽唐興說要棄他爹爹,眼珠子轉了半天說:“鄰裏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你送一壺美酒來給我娘祝壽,那塊荒地就歸你葬父。”唐興非常高興,找人埋葬了父親以後,當即借錢買了一壺好酒送給了王彪。
過了兩年,唐興箭法越來越好,經驗越來越豐富,每天都有獵物,有時甚至還有非常珍貴的山禽野獸。財主工彪非常眼紅。
有一次,王彪在深山裏打死了一隻斑斕老虎。他心裏一高興,便打了些酒,買了些肉,請來鄉親們慶賀。正喝的暢快的時候,王彪帶了一夥人闖了進來。王彪假惺惺地對唐興說:“如今你手頭寬裕些了,欠我的債也該還了吧!”
唐興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驚奇地問;“我什麼時間欠過員外的債呀?”
工彪說:“真是貴人多忘事。我問你,你爹埋在什麼地方?”
唐興說。“我爹埋在你家祖墳前的無主荒地上。再說,當時講好給你送一壺好酒,我已經送到你家裏去了!”
王彪冷笑一聲說:“那塊荒地是無主的嗎?縣太爺已經給我發了地商文書。那塊地是風水寶地,當初看你可憐,以‘一湖美酒’的價格賣給了你,而你卻想賴帳,想以‘一壺美酒’來冒充‘一湖美酒’!”
唐興一聽,氣破了肺,當然不會承認這樣無理的條件。鄉親們一聽,也覺得王彪這是明目張膽的訛詐。王彪一看,立刻指使狗腿子們抄起家來,最後又把那隻斑斕老虎給搶走了。
唐興要去和工彪拚命,被鄉親們拉住了。唐興要去縣衙門告狀;又考慮到王彪和知縣串通一氣,自己如何能告倒王彪?聽說新任太守王羲之為官清正,不畏惡霸,執法如山,唐興便請人寫了狀子,跑到太守衙門去告狀。
王羲之看了狀子,氣得火冒三丈。如此惡毒的地方劣紳,一定要嚴加懲處!他正要派行役去捉拿王彪,忽然想,王彪是當地一霸,又和地方官吏明來暗往,這樁官司還須用巧才是。他想了一想,問唐興王彪家中有沒有養鵝,唐興說養了許多。王羲之吩咐退堂,明天再審,便回後堂去了。
他取出自己書寫的《樂毅論》,帶著手下,直奔唐家湖。王彪聽說新任太守王羲之來到,驚得口都合不上,連忙出來迎接。王羲之笑著對他說:“下官初到此地,聞聽王員外德隆望尊,特來拜訪!”王彪受寵若驚,連忙躬身答道:“大人言重了。若有用到小人的地方,小人自當效牛馬之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