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洛(落)陽。西北風刮蒺藜——連諷(風)帶刺。
西北風刮麥芒——連諷(風)帶刺兒。
西城樓上的孔明——嘴說不怕,心裏驚。
西出日頭倒流水——淨是怪事兒。
西方人名——後姓。
西風掃落葉——秋去冬來。
西瓜地裏帶芝麻——大的大,小的小。
西瓜地裏點芝麻——見縫插針。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縫源(圓)。
西瓜落地——滾瓜爛熟。
西瓜碰上菜刀——四分五裂。
四分五裂
“四分五裂”它形容不統一、不完整、徹底分裂的局麵。出自典出《戰國策·魏策一》:“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裏,卒不過三十萬,地四平,諸侯四通,條達輻輳,無有名山大川之阻。從鄭至梁,不過百裏;從陳至梁,二百餘裏;馬馳人趨,不等倦而至梁。南與楚境,西與韓境,北與趙境,東與齊境,卒戍四方,守亭障者參列,粟糧漕庾,不下十萬。魏之地勢,故戰場也。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於韓,則韓攻其西;不親於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
戰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名叫張儀的人,是一個善辯之士。那時,蘇秦遊說六國合縱以抗秦,張儀則以連橫之說,策動六國背棄合縱之約,而一塊侍奉秦國。
一次,張儀勸諫魏王說:“魏國領地,方圓不到千裏,兵卒三十萬,地勢四麵平坦,四周與諸侯國相連,這些國家像樹枝一樣分布在魏國的四周,他們到魏國去,便可以長驅直入,沒有名山大川的阻隔。從鄭國到魏國,還不到百裏;從陳國到魏國,僅僅二百多裏。馬馳人跑,不久便可以到魏國。魏國南與楚國接壤,西與韓國接壤,北與趙國接壤,東與齊國接壤,士卒戍守四方邊界,駐守堡壘的人排成了隊列,軍糧通過水路運進水漕倉,數量竟然不少於十萬石。魏國的地理形勢,本來就是一個自然形成的戰場。假如魏國同楚國聯合而不聯合齊國,那樣的話齊國就進攻它的東麵;如果聯合齊國而不聯合趙國,那麼趙國就進攻它的北麵;如果不同韓國聯合,那麼韓國就進攻它的西麵;如果不親近楚國,那麼楚國就進攻它的南麵,這就是所謂四分五裂的道路。”張儀說了半天,隻有一個目的是勸說魏王侍奉秦國,同其他國家絕交。
西瓜皮熬菜——清清楚楚。
西瓜皮擦屁股——沒完沒了。
西瓜皮搓澡——沒完沒了。
西瓜皮打掌——不是那個料。
西瓜皮掉進油鍋裏——又奸(煎)又滑。
西瓜皮掛掌子——開溜。
西瓜皮烤火——幹透啦。
西瓜皮做帽子——裝滑頭。
西瓜皮做鞋底——溜了。
西瓜攤上放刀子——傻(殺)瓜。
西瓜淌湯——壞水兒。
西瓜甜不甜——看心。
西湖邊搭草棚——煞風景。
西葫蘆配南瓜——一對兒。
西門豹敬河神——意在投巫。
西山著火,黃河裏挑水——遠水解不了近渴。
西山捉猴——擺圈想叫它往裏跳哩。
西施放屁——美氣。
西施上庵堂——美妙(廟)。
西施照鏡子——有美自己欣賞。
西天路上的孫行者——勞苦功高。
勞苦功高
表示出了大力,吃了大苦,立了大功。出自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劉邦率軍攻占秦朝都城鹹陽後,派兵駐守函穀關。不久,項羽率大軍到了函穀關。他聽說劉邦已經攻下鹹陽,非常生氣。進關後,把軍隊駐在鴻門,準備與劉邦一決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