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案板蓋井口——隨方就圓。
小巴兒狗咬月亮——不知天有多高。
小巴狗咬日頭——不知天高。
小本生意——閑不起。
小辮拴秤砣——正打腰。
小菜籃裏看形勢——以小見大。
小蠶吃桑葉——一星半點。
小草魚跳龍門——妄想作精。
小車不拉——忒(推)好了。
小車不抹油——幹叫喚。
小攬大載——力不從心。
力不從心
心裏很想做某件事,但力量不夠,不能達到目的。出自漢·班固《漢書·班超傳》。
班超是東漢時的名將,他自40歲時鎮守西域邊疆,以安撫和聯盟的手段與當地50多個小國聯合平定匈奴騷亂,使漢朝的西部邊境30年平安無事。但當班超70歲時,精力日益衰減而且落葉歸根、思鄉之情日甚,思考再三,給和帝劉肇上書一封。大意是:
陛下,臣在西域轉眼已經20多年了,夜夜日日、無時不在思念故鄉。臣聽說先前的薑太公在齊國做官,可他的五世後代死後還要埋葬在原籍周地,其實周地與齊地之間不過千裏;而我現在是身處遙遠的西域啊,怎能不思念故鄉呢?蘇武留在匈奴不過19年,可我已經在西域快半輩子了。我不敢盼望回到酒泉,如能回到玉門關之內,也就心滿意足了……
班超的妹妹班昭,是當時有名的才女,曆史學家,她讀了兄長的信,為之動情,也寫信給和帝,替哥哥請求告老還鄉,大意是:
我的胞兄班超,蒙受皇恩,自來西域,誌捐軀命,屢立微功,他每逢攻戰,總是身披金甲,不避死亡,倚仗陛下的神威,才在這大沙漠裏征戰了近三十年,現年已七十,年老體衰,須發皆白,雙手麻痹,耳聾眼花,要拄杖才能行走。雖說他竭盡全力,盡職盡責,以報答皇帝的大恩,可是倘使此地發生暴亂,超之力不能從心,這會損害國家、朝廷的利益,也會使為臣的前功盡棄,如果發生了那樣的變故,該令人多麼痛心呀!所以,我們也誠懇請求返回內地,可是已經過了幾年卻仍然聽不到陛下的答複。現在陛下是以孝理治天下,深得萬民歡心。在此,我冒死替家兄班超請求,讓他活著回到故鄉,我的哥哥以壯年竭盡忠孝於荒野大漠,難道還讓他在衰老的時候死在他鄉異域嗎?我滿懷哀痛地向陛下奏稟實情,請皇帝開恩!
班昭信中“超之氣力不能從心”的話,後來演變為成語“力不從心”。
小池塘裏養鯨魚——行不通。
小醜打擂——胡鬧台。
小醜化妝——粉墨登場。
小醜跳梁——自取滅亡。
飛蛾赴火
“飛蛾赴火”比喻自取滅亡。出自《梁書·到溉傳》:“藎受詔便就,上覽以示溉曰:‘藎定是才子,翻恐卿從來文章假手於藎。’因賜溉《連珠》曰:‘研磨墨以騰文,筆飛毫以書信。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於少藎。’”
南北朝時期,梁朝有一個大臣,名到溉,字茂灌。他非常有才學,而且為人厚道,很受梁武帝蕭衍(公元464~549年)的賞識和信任,二人經常下棋、打賭,他們之間的關係融洽。雖然如此,到溉還是十分謹慎、謙虛,這樣就更得梁武帝的歡心。到溉有個孫子,叫到藎,從小就很聰明,曆任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尚書殿中郎等職,受到梁武帝重用。
有一次,梁武帝叫到藎賦詩,到藎接受詔令後,馬上賦詩一首。梁武帝閱後,非常讚賞,並把這首詩拿給到溉看,並且對他說:“到藎無疑是一個才子。不過,我反而產生了一個念頭:你的文章寫得那麼出色,可能是到藎替你寫的吧!”開了這個玩笑之後,梁武帝信手題了《連珠》一詩,賜給到溉。這首詩寫道:
研磨墨以騰文,
筆飛毫以書信。
如飛蛾之赴火,
豈焚身之可吝。
必耄年其已及,
可假之於少藎。
這首詩還是是在開到溉的玩笑。大意是說:你研磨著墨汁寫文章,奮筆疾書寫書信。就像飛蛾撲向火堆,不怕焚毀自己,也要把文章作出來。然而,人總是要老的,你已經年事高邁了,無奈力不從心,寫不出文章來。那麼,可以捉刀代筆,叫年少的到藎替自己寫。
小船兒——不堪載重。
小船載太陽——度(渡)日而已。
小蔥兒蘸醬——頭朝下。
小大姐織布——手忙腳亂。
小膽子鬼——不敢受大香火。
小刀哄孩子——不是個玩藝兒。
小刀子哄娃娃——闖禍的根子。
小碟子盛菜——湯水少。
小豆幹飯——悶(燜)起來。
小二黑結婚——情投意合。
小二姐梳頭——自便(辮)。
小販賣氣球——買空賣空。
小房子裏生煤球爐——烏煙瘴氣。
小放牛的碰到牛老板——投味。
小夫妻下飯館——對吃對喝。
小擀杖吹火——一竅不通。
小擀杖放到醋缸裏——尖酸。
小公雞上屋頂——自命(鳴)清高。
小公雞站大梁——官(冠)不大,架子不小。
小狗趴到廟脊上——活受(獸)。
小狗想吃月亮——不知天高地厚。
小狗掀門簾兒——全憑嘴拱。
小姑嫁彭郎——門當戶對。
小寡婦夢見丈夫——心裏想。
小褂子沒領——撮起來了。
小罐裏的雞蛋——讚(攢)的。
小罐裏養王八——越養越抽巴。
小鬼擺手——跟著死的走。
小鬼吹燈——瞎話。
小鬼管閻王事——費不著的心。
小鬼見閻王——服服帖帖。
小鬼叫門——要命。
小鬼看見鍾馗像——望而生畏。
小鬼拉風匣——來回鼓搗。
小鬼碰上鍾馗——死路一條。
小鬼曬太陽——連影子也沒有。
小鬼升城隍——小人得誌。
小鬼投胎——借屍還魂。
小鬼下請帖——見閻王去吧。
小蟈蟈——大肚兒。
小鍋餾饃——透熟。
小孩擺神位——你哄我,我哄你。
小孩不識葵花秸——麻木。
小孩唱歌——沒有譜。
小孩吃甘蔗——吃得少,吐得多。
小孩吃甘蔗——嚐到甜頭。
小孩吃甘蔗——越嚼越甜。
小孩吃花生——滿把抓。
小孩吃粽子——還早(棗)呢。
小孩吃泡泡糖——吞吞吐吐。
小孩吃糖果——津津有味。
小孩穿大鞋——甭提了。
小孩床上翻筋鬥——鬧著玩。
小孩吹喇叭——哪裏哪裏。
小孩吹橡皮泡——虛張聲勢。
小孩打陀螺——不打不轉。
小孩兒挨打——再不敢了。
小孩兒拜年——伸手要錢。
小孩兒不認識走馬燈——來的來,去的去。
小孩兒吃豆包兒——撒了餡了。
小孩兒的眼淚——說來就來。
小孩兒見了糖羅漢——哭也要吃,笑也要吃。
小孩兒拉屎——挪挪窩兒。
小孩兒沒娘——說起來話長。
小孩兒有病——不會藏著。
小孩放鞭炮——新鮮。
小孩放焰火——天花亂墜。
小孩供神佛——你哄我,我哄你。
小孩過年——快活無邊。
小孩過年——一年強似一年。
小孩拿辣椒——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