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等了大約一頓飯的時間,城樓上一人向城外喊道:“請問城外的長官,你是第一團的郝團長?”
“我是第一團參謀長曾雲飛!你是?”
“鄙人綿州知事連正清!不是郝團長帶第一團來整肅嗎?他人呢?”
“雲飛奉團長之命,率第一團直屬營打前站,團長明天才到!請連知事出城相見吧!”
“曾參謀長稍等,鄙人這就下城開城門!”
不一會兒,城門開了,從城門洞裏走出一群人來。
走在最前麵的三個人。
中間一個,中等身量,微胖,眉目和善,年紀大約五十歲光景,頭發稀疏,剪理得整齊。他身穿一件青色長棉袍,外罩一件土黃團花緞麵褂,腳登一雙青色高幫千層底棉鞋。這人,怎麼看都像一個既體麵又有德望的紳士。他,就是綿州知事連正清。
連正清右邊那人,也是中等身量,清清瘦瘦的,鼻梁高挺,雙眼有神,顯得很是精幹,年紀四十左右。他穿一身灰色長棉袍,外罩一件深紫團花緞麵褂,腳上也是一雙連正清那樣的棉鞋。這人,一看就是個做官人。他,就是綿陽縣知事房家銘。
連正清左邊的是個軍官,這是個大個子,比連、房二人高出一個頭的樣子,年紀三十多,一張國字臉,絡腮胡子,都刮幹淨了,隻上唇留下了兩撇八字胡,不過,也許不留這八字胡,整張還要受看些。他穿一身巡防營佐官服,紮著武裝帶,挎一支盒子炮,腳上是一雙馬靴。他,是綿州巡防營營佐高得功。
三人身後是幾個巡警,還有一小隊巡防軍。
連正清是科班出身,是光緒二十四年的兩榜進士,是中國實行科舉製一千三百年的倒數第三次科舉考試考上的進士,之後又開考了兩次,科舉就被廢除了,他們之後就不再有進士了。他是潼川三台縣劉營鋪人氏,本姓盧,名正清,是破落書香人家子弟,因讀書上進,被縣城連大戶看中,連大戶有萬貫家財,百頃良田,卻隻有一女,就招盧正清做了上門女婿,按川省的習俗,上門女婿得跟女家姓,就叫連正清了。他讀書上進,又有了妻家的家財支撐,不為吃穿發愁,讀書也就越發努力,終於在那最後一科中了進士,但官運卻不亨通,先是被分發到川東一小縣做教諭,很不得誌。後來漸漸明白了仕進的法門,家裏又有錢,就舍得拿錢來打通關節,終於開始了做官的生涯,做了兩知縣後,又升到了綿州知州的位置上。
而房家銘呢,他跟連正清是遠房表親,是三台縣城人。他也是讀書人,不過讀書上遠不及這個表兄連正清。他家也富有,雖不及連家,但在三台也是數得上的大戶。他讀書不行,中秀才後,一連考了幾次鄉試都沒能中舉,但為人機警圓滑,善於與人交往。連正清入贅連家後,他跟連正清往來得很頻繁,這遠房表兄弟竟跟親兄弟差不多了。考不取功名,最後花錢捐了功名,又花錢打點,終於也謀到了官職。再加上表兄的提攜,也做到了綿陽知縣。
這高得功嘛,就沒他們那麼複雜了。他是武舉出身,分發到建寧道做把總,後來跟趙爾豐入康邊平叛,又立了軍功,就升了千總,實際職務則是巡防營的隊官,兩年前才到綿州巡防營做了營佐。
看著這群人走過來,曾雲飛就帶著副營長路世祺,還有幾個衛兵,迎了上去。
路世祺是整編時,從陸軍小學堂安排到第一團的,是陸軍小學堂的一名教官。
兩邊的人走到一起時,都停下了。連正清就問道:“在下連正清,請問哪位是曾參謀長?”
曾雲飛才二十一歲,路世祺有三十歲了。路世祺看起來老相得多,連正清以為他是參謀長。
路世祺就指著曾雲飛說道:“這位就是曾參謀長!在下路世祺,直屬營副營長!”
邊、房、高三人心裏都很詫異:這麼年輕?這是第一團的參謀長?
曾雲飛朝三人行了一個軍禮,說道:“連知事,在下曾雲飛,奉郝雲峰團長之命,率第一團直屬營進駐綿州,郝團長,張秋山副團長,率第一團一、二、三營明日進駐綿州!”
連正清忙向他躬身回禮。
連正清就說道:“鄙人綿州知事連正清,代表綿州官民歡迎第一團進駐綿州,整肅地方!”
他接著又給曾雲飛介紹了房、高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