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1 / 2)

第二天一吃完早飯,陳強就揣上錢要走,貴琴說不用這麼早去,早去也沒用,匠人們忙乎,你去反而添亂,等會兒跟我們一塊走吧。陳強有點坐立不安起來,不時地去陽台上看看,他在擔心跟對門老賈碰麵。

好不容易等到貴琴和冬冬收拾利索,一家人才相跟著出了門,到了岔路口,冬冬跟陳強擺擺手,貴琴和冬冬就去了她娘家。

陳強來到了小泉村口,一打電話,貴琴的二舅很快迎了出來。簡單寒暄一番,陳強就隨著來到了一處小院,在十字路口以西100來米處。

十字路口已經有兩家飯店和一處小超市,相比之下有點兒偏僻,樓下隻做了簡單的裝修,樓上卻每個房間都吊了頂,家也刮的雪白,可每個房間都不大,都是一個小單間,就有點兒不明白,悄聲問二舅,二舅說是貴寶的主意,樓上準備開旅店,樓下是小飯館,貴寶媳婦不是在煤炭運銷公司上班嗎,單位上不忙,就想自己做點事,貴寶在鄉政府也成天沒事幹,能幫襯著點,不過這都是貴寶說的,是不是這麼幹,就不知道了。

陳強就不自在起來,心想丈人和貴寶已經定了的事,卻連貴琴還要滿著,還讓自己來充大頭,這也太偏心了,也就沒心思看房,簡單地跟每個匠人打個招呼,遞上一顆煙,這是貴琴臨出門時塞在他兜裏的,就站在二樓的窗口,向外望去。奇怪的是好好的一片土地上雜草叢生,一片荒涼,不遠不近還有一段段破敗的土牆,回頭問跟前的一個匠人:“師傅,這地咋不種莊稼?還有那一溜一溜的土牆是幹什麼用的?”

這位匠人停下手頭的活,也站到窗前,看著遠處說:“這地原來是市裏定點的蔬菜示範園,市裏還給撥過款,蓋起了蔬菜大棚,小泉村緊靠國道,又臨近市區,按說交通便利,是個好主意,可小泉村的村民根本不靠種地過日子,看吧,沒幾年,好好的一片地給荒廢了,這當年可是小泉村上好的口糧地呢。”接著似乎是不解地問陳強:“哎,東家,你是應該知道的呀,你這雖然蓋了房,可一定不是按住宅地買的?”

陳強有些心慌,急忙說:“我是隻管交錢,別的事從來不問的。”

那匠人也爽快地笑笑說:“是這個理,能買到地皮就行,管他規劃是什麼地呢。”

陳強怕匠人又問別的不好回答的問題,趕緊岔開話題問道:“小泉村這些莊稼人不種地幹什麼呢?”

這位匠人笑道:“這年頭說的是錢,小泉村靠土地賺錢,可不是靠種地,是靠賣地,賣一畝地30來萬不說,買下地想要蓋房又的找小泉村的人來做,村裏專門有攬工的,大小包工頭就有幾十個,就是貴,但不攬給不行,就得交過路錢,一戶5000到10000不等,這還要看關係,除此之外甭想動工,多少年了,這已形成慣例。去年就有好幾戶人家,不明就裏,找關係合夥買了一塊地,備好料,找好了施工單位,準備動工,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又是灰渣又是垃圾把進出口路都堵死了,才花上錢找關係,最後一戶出了5000元了事。”

陳強聽了,頗有感歎地道:“現在這種事還真是沒法說,占著二畝地就有三分歪理。”接著打趣道:“哎師傅,您貴姓呢?對這事挺清楚,你不是這村的吧?”因為陳強知道,小泉村一村一姓,都姓馮,隻因老祖先叫馮小泉,後人才稱這村為小泉村,雖然現在村裏已有外姓,都是近幾年從外村搬遷來的,但這村姓馮卻因出過一個市長,在這周圍村子裏是很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