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塵如夢,往事隨風(2 / 2)

當宣帝踏入皇宮之時被滿目的白色晃得睜不開眼睛,過度的勞累和傷心已讓他站立不穩,最後甚至是撲到淑妃的遺體上痛哭不起,他的嘴裏不住的叫著“蘭兒”,然而他的蘭兒卻再也聽不見了。

天啟五年四月十八,淑貴妃林氏薨,史書中不過寥寥幾筆概述她的一生:貴妃林氏,深得上寵,天啟五年薨,上悲痛,幾欲昏厥,以副後之禮葬。

原本淑貴妃的離世,後宮會迎來另一番景象,卻不想更大的災禍還在後麵。皇後懷疑當日有人在轎欄上動了手腳,才會使淑貴妃摔落。

皇帝聽完決定徹查此事,經此一查,查出燕嬪指使宮女在淑貴妃生產時所服用的催產藥中下毒。燕嬪見事情敗露,隨即供認出是雲貴嬪派人事前對轎欄做了手腳,由此又牽扯出十幾個大小妃嬪,可見淑貴妃專寵當真是惹來眾怒。皇上一怒之下賜死了燕、雲二嬪,牽連之人或被處死,或打入冷宮,整個皇宮一下子就清靜了。昔日君王的承諾還在耳邊縈繞,昔日妃嬪們的巧笑嫣然似乎隻是昨夜事,卻再不見往日恩情。

自淑貴妃入宮至離世僅兩年有餘,雖占盡帝寵,卻是紅顏命薄,最後甚至連未出世的孩子都隨她一同去了,隻留得一世遺憾。

那一年,淑貴妃才二十歲,而為她陪葬的一眾妃嬪也是風華正茂,一代寵妃在後宮爭寵的爾虞我詐中悄然謝幕。。

痛失愛妃的宣帝將所有的愛傾注給了與淑貴妃離世的孩子差不多大的皇後的女兒,並取名李婉情,以示對淑貴妃的惋惜愛戀之情。然,皇後卻因痛失愛妹,又因月中折騰,自此一病不起。宣帝心急如焚,遍請四方名醫而未能治。

皇後病後月餘,正是中秋佳節將至。按大瓊祖製,中秋之日皇帝要攜後妃前往皇家寺廟—普濟寺上香祈福。原本皇後病重,不宜參加。卻不料數月臥床不起的皇後娘娘這一日竟來了精神,不顧皇帝苦苦相勸,硬要隨君前往,宣帝無奈隻得同意。

宮中眾人皆對皇後此舉疑惑萬分,卻無人敢說。隻皇帝身邊一個新進小太監不開眼,顫巍巍的道:“皇上,不會是……回光返照吧?”

“胡說!”宣帝厲聲嗬斥,嚇得小太監噗通一聲跪地求恕。宣帝如今哪還有心思糾纏在一個奴才身上,一心隻牽掛於皇後的病,他也怕小太監一語中的。剛剛失去了最愛的妃子,發妻又病的時好時壞,他著實不能再經受任何打擊了。

中秋的祈福還是如期的舉行,與往常無異,大瓊國泰民安,千秋萬代自不必說。隻是在這一日卻發生了一件奇事,這件事後來成為茶館說書先生們最為樂道的一件宮廷秘聞。

當日祈福完畢,帝後本欲回宮,卻在寺院門口見一小和尚懷中抱著一個嬰兒。本來他並不起眼,隻是懷中嬰兒啼哭不已吸引了眾人目光,小和尚無處躲藏,隻得硬著頭皮上前。

“驚擾聖駕,望帝後恕罪,小僧在門口打掃時,拾到這個孩子。”

“給本宮看看。”皇後慈母心頓起,行至近前,伸手接過孩子。說來也奇怪,這孩子一到皇上手中竟不哭了。皇後會心一笑,回頭看宣帝“皇上您看,這孩子多可愛。”宣帝也好奇的走過來瞧。

“阿彌陀佛,皇後娘娘一抱就不哭了,看來這個孩子與娘娘有緣。”普濟寺住持雙手合十,恭敬的道。

“本宮也這麼覺得,”皇後的的眼睛一刻都不能離開手裏的嬰兒,眼裏滿是慈祥的笑意。“本宮自病倒後遍請名醫而不得治,今日突然好起來便碰見了她,又是在這中秋祈福之日,看來這一定是上天賜給本宮的小福星。”說完鄭重跪於宣帝麵前“皇上,臣妾有個不情之請,望皇上能答應臣妾。”

“皇後還病著,有什麼話起來說。”皇上趕緊扶她起來,生怕她再有什麼閃失。

“臣妾想帶這個孩子回宮撫養。”

“可這孩子來曆不明……”宣帝說出心中疑惑。

“皇上你看,這孩子身上有生辰八字,天啟五年四月十八,與我們的婉情差不多呢。”皇後自繈褓中取出寫有生辰的紙張遞給宣帝。宣帝看過那張紙,瞬間便決定了這孩子今後的命運。

“這一日,亦是淑貴妃離世的日子,既是有緣就隨了皇後吧。”說完悵然的離開了。

自此這孩子便留在皇後身邊,與婉情公主一同長大。幾乎整個大瓊的人都知道皇後收養了一個孩子,取名蘭音,並百般愛護,視為親女。後世對這個來曆不明的孩子眾說紛紜,都隻道是這孩子前世修來的福分,得皇後眷顧,此生榮華天賜。

隻是人們卻忘了她原本是被人遺棄的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