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初長成(2 / 3)

師父說,榮華富貴不易得,一種是生來的,一種是拚來的,而我是撿來的。

我自幼習武,拜在“劍仙”高伯生門下,說得好聽是嫡傳弟子,可我也沒見他老人家收過幾個徒弟。一年前他老人家不顧我的勸阻(其實我也沒怎麼勸阻)毅然退隱江湖,如今早不知所蹤。隻留下我和大師兄冷言,而我久居深宮,也沒真正見過這位大師兄幾次。隻知那時他是我所見過最美的男孩子,小小年紀卻少年老成,說話做事總是冷冷的,與我並不是很親近,但或許他與誰都不親近。倒也真是對得起他的名字,性格冷也不愛說話,可如今我與他也失散已久。估計是去找師父了,想到他們師徒團聚,卻把我扔在宮中心裏就很是不平衡。

對於我習武,很多人都不理解,其實我也不是很理解。我一個宮廷女子,應該是養在閨中人不識的,卻莫名其妙的學起武來。

皇後娘娘的解釋是:女孩子習武將來能保護自己,也能保護身邊的人。

理由雖然牽強,但她這麼解釋我反倒理解了。我與婉情一同長大,情同姐妹。然而我這位白得的姐姐卻是個惹事兒的主。從小到大捅出來的簍子若是紫竹宮每塊牆磚寫一件事怕也不能夠用。身邊有個會武之人,也免得她受傷。所以除了是皇後娘娘的養女,婉情的妹妹之外,我的身份就是保鏢了。

忘了說了,我雖為皇後的養女,但卻沒有封號。皇上曾經想給我封個郡主公主什麼的,都被皇後一一否決。於是就造成了我長時間尷尬的處境,就是大家都不知道怎麼稱呼我。後來皇後娘娘身邊的宮女照顧我時都叫我“蘭音姑娘”,這稱呼便這麼得來了。我想反正沒什麼封號這麼叫著也好,便隨了他們。

因我常在宮外學武,皇家子弟也不識得幾個。在這宮裏,與我要好的人除了婉情便是璟天了。璟天是我見過的最儒雅的男子,不論對誰都是一副招牌的笑臉,溫文爾雅大概說的就是他這類人。說起來,從小到大我從未見他為了什麼事情有過大喜大悲,即便我曾打壞了他最喜愛的花樽,他也隻是一笑了之。

其實,若論才能資質璟天反倒要在太子之上。當然這其中也包含了我的個人情感。太子之所以被立為太子,除了他是長子外,還有一個原因。

據說早年間,皇上南巡,途中遭遇刺客,是太子的母妃麗妃娘娘挺身而出,替皇上擋了一刀,這才幸免於難。然而麗妃卻沒能救活,撒手而去。宣帝後宮本就冷清,麗妃又是以這樣舍身救駕的壯烈之舉離世,皇上大為悲痛,追封麗妃為貴妃,李璟明子憑母貴,立為太子。

說起皇上的子嗣還真是挺離奇的。宣帝膝下雖兒女眾多,然而在婉情之前出生的幾個哥哥卻各有各的故事。以太子子憑母貴被封為首,二皇子李璟陽在淑貴妃離世也就是我出生的那個多事的天啟五年無故失蹤,至今下落不明;而四皇子李璟暄,因其母妃在宮廷爭鬥中含冤而死,他便負氣出走,去了西北與他的舅父共同駐守在那裏,多年不見回宮。

原本皇上對太子抱有很大的希望,隻是這幾年璟天的才華逐漸流露,所以對這個三兒子也有了特別關注。有一次我拍著他的肩頭對他點頭道“不錯,孺子可教也,也不枉我這麼多年對你的諄諄教導,終於被你父皇感知到你的存在了。”

結果換來的是我被他抓住差點掐死。後來他對我說“是福是禍還未可知呢。”

我當時不太理解他這句話的意思,可當我終於明白的時候,他與太子的兄弟情義早已漸行漸遠。

宮中終日閑來無事,以前我還可以時不時的溜出宮去見師父,如今他丟了,我也再沒了出宮的理由。有時候我真的覺得他是故意跟我過不去才退隱的,要不怎麼退隱的連我也不見了呢,害得我沒了出宮的機會。相對於我對宮外的思念,婉情貌似比我還要強烈。

“阿音,你說宮外是不是很好玩,比宮裏要有意思的多?”她手托著下巴,陷入無限遐想中。

“嗯,那自是不必說的”我以過來人的姿態肯定了她的推測。

“要不咱們出去玩吧?”婉情來了興致,竄到我麵前。

看著在我眼前瞬間放大的臉,我自覺的向後挪了挪,“嗯,憑皇上對你的寵愛有可能會同意我們出宮溜達溜達,不過我保證我們身後會跟一堆人。”

“不要求父皇,那麼多人看著沒有自由。”

“你剛剛說沒什麼?”我不太確信的再次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