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眩目的老山文化期
某軍和某步兵師,剛接到參戰命令,就開始張羅貓耳洞文藝宣傳隊,準備進京演出。演員們催人淚下的迷彩服,都是一線部隊不屑於穿戴的(越軍恨偵察兵,專打穿迷彩服的)。
戰區時興對聯,一屋一聯,一洞一聯,鬆枝彩門也有聯,參戰野戰軍的對聯擁有量,超過全中國人民解放軍起碼十倍。對聯的孿生品種是書法,一手拿槍杆,一手抓筆杆,打一年仗,首長和機關幹部的書法若沒進步,就算戰爭大學文化係沒畢業。靠山寫山,老山的富礦挖不完,想寫《老山啟示錄》的不下十人,素材都是私有財產。也真藏龍臥虎,接踵而來文學期刊老師們發現了那麼多的新秀,新秀的作品撒向全國。
最為引人矚目當推詩人群落。老山有詩人,老山有詩社,老山有詩報,老山還開過詩會,一些著名詩人前來助興。老山的詩真多,有點兒一九七六年“四.五”天安門詩潮的味道。
寫得也好。沒有百十本詩集的容量,老山詩是摘錄不完的。縱有百十本詩集,貓耳洞人的思情也是采不盡的。貓耳洞人在思索,在哨煙裏思索民族、曆史、人生、戰爭。有斑讕色彩,有眩目光點,有振聾發聵的爆音。有迷戀,有向往,有企盼,也思索這硝煙飄散的流向,期待著挾帶苦澀味的橄欖風重新吹綠這片焦土。戰爭,是思索的引信;思索,是詩情燃燒的火種。自封為貓耳洞詩派的人們,在洞裏洞外,向蒼天大地,唱出一闋闋哨煙裏思索的歌。
41.蝴蝶與相思樹
老山收集熱波及全國。各地紛紛來信索要老山蘭和紅土,一支歌為老山蘭作了廣告,文學作品提高了紅土的知名度,戰區的人並不看重這兩樣。老山蘭在想象中是最美的,真見了,平常的很,遠不如香蕉花豔麗。也有用罐頭盒栽一兩株老山蘭的,僅僅是點綴戰地生活而已,不在收集收藏之列。一是到處埋著地雷,挖之不易,二是不比內地的特殊,三是不便保管,引不起文學興趣。到了老山,總要收集些紀念物,有些收集項目很高雅,表現了很高的審美情趣。
蝴蝶泉頭蝴蝶樹,蝴蝶飛來千萬數。
首尾聯接數公尺,自樹下垂疑花序。
郭沫若一九六一年遊覽大理蝴蝶泉的賦詩,用來形容老山蝴蝶亦是十分恰當。每年春末夏初,老山戰區花滿山,蝶滿山,眾蝶競相翻舞,五彩繽紛,蔚為奇觀。彩蝶在陣地上飛來飛去,有的首尾相銜掛在花樹上,在風中宛如彩帶。戰士們鑽出貓耳洞,信手拈來,製做成標本。彩蝶大如掌,小如幣,捉到後,用小棍剔了煙油在喙部一點,蝶即夭折。有位營長收集甚多,四壁掛滿了蝴蝶,一簇簇一叢叢如群芳鬥豔,夜間秉燭賞蝶,蝶蝶翅上的七色鱗片借了燭光燁燁生輝,宛若進了水晶宮。某團政治處主任劉國誌向我們展示了他的蝴蝶,有兩隻極其美,都是黑底色,大翅上排列桃形的紅黃斑點,小翅上很醒目的孔雀藍色塊占了一半麵積,兩隻蝴蝶為同一品種,顏色搭配和分布完全相同,紋飾略有區別,象雍容典雅的一對淑女。劉國誌還有一扇燦黃的大蝶,翼展為二十二厘米,他引以為自豪。我們告訴他,這不是蝶王。老山主峰團作訓股長楊愛民,采集到一隻巨蝶,翼展二十四厘米,歡喜異常,掛在貓耳洞裏象一架輝煌的風箏,團長盛曉明到他洞裏交待工作,見此蝶連連稱奇,楊股長隻好割愛。楊股長若知道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他斷然是不肯撒手的。據載,全世界約有蝴蝶一萬四千餘種,最小的翼展僅一點六厘米,最大的為二十四厘米。老山蝴蝶之大,確是一項世界之最,也是貓耳洞的吉祥物。但是,蝶滿山,地雷也滿山,戰區報紙專門發表文章提醒指戰員謹防追蝶觸雷,從保護資源角度,也不提倡捉蝴蝶。令人欣慰的是,蝴蝶與地雷有同一性。老山主峰接待室陳列了十幾種地雷,均掏去炸藥,用以介紹雷戰。各地慰問團到此,將地雷悉數帶走,如獲至寶。他們來去匆匆,絕少知道老山的特產是蝴蝶。
相思樹又名台灣相思樹。老山的相思樹不是這種,本名“紅豆樹”,也叫相思樹,《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