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非得我跟你一起去嗎?”
“因為是你讓他走的,當然要你負起責任。”
“不管我說什麼,你都非得讓我跟你去對吧?”
“身為一個滅妖師,你有必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
在這種強製性的對話中,我沒有後退的選項。
“那我先去撿一下易拉罐。”
剛才撞到垃圾桶的易拉罐正躺在地上,像是在說“我就喜歡看你這種心不甘情不願,但又不得不和我共同建立文明友好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樣子”。
並不是心不甘情不願啊,正是因為願意支持,所以才會去行動——隻是本來覺得“做不做都無所謂那就不做了”,在倡導之下變成了“做不做無所謂,那就做吧”。
畢竟人的本質是懶惰的,如果可以不需要勞動就能有吃有喝快快樂樂地活下去,又有幾個傻子願意去勞動呢?當然,那樣的傻子就是存在,所以人類才能發展。而對於就算不喜歡勞動,也沒辦法停下手中工作的人們來說,他們隻是硬生生地被生活強迫得不去做些什麼就好像失去了什麼,但他們也是整個人類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少如果沒有“為了生活而忙碌”的人,整個社會都會變得毫無生氣——這就好比玩紅警沒工人。
這樣說的話,那些單純吃喝拉撒玩的家夥對人類社會來說,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嗎?答案是——有!正是因為有那些不幹活隻花錢的家夥存在,願意勞動的人才能生活得更好啊!
“勞動最光榮”這句話不無道理,至少人類能有現在的成就都是勞動的產物,當然也有一部分是懶惰的功勞。
為了有更方便的生活,人們絞盡腦汁去創造、去製造更為好用的工具,這正是基於“偷懶”的理念——少幹活。也就是說人們其實是為了偷懶而進行了創造發明!
當然,此觀點非常片麵,不要當真。
“本來覺得不去也沒關係的……而且我有預感,去了沒有什麼好事等著我。”
趙小姐擔心金剛不是沒有道理,隻是對我來說這種擔心過於無謂,就像是那種走到半路的時候想起“我離開家裏的時候有沒有鎖門”然後匆匆趕回家確認門鎖了才安心出門的事情,不就是多此一舉嘛——我家裏根本就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
“你有這種預感的話,就更應該去……對了,他說是去找兒子對吧?”
“嗯,雖然說是去找兒子,但我不覺得他的兒子有那麼讓他放不下啊——如果是女兒的話,倒是能理解。”
趙小姐摸了摸下巴,“說得也是,他的兒子也是上小學了,而且看他平時還老跟我們埋怨兒子霸占了老婆……比起不解世事的兒子,他應該和老婆多說幾句話啊。”
……
在一片迷之沉默之中,我們的思路似乎聯係到了一起。
“雖然說家庭生活不和諧,但也不至於吧……”趙小姐摸著頭,像是難以理解。
“人生總是出乎意料的嘛……”
雖然說我們此時的想法,比起“出乎意料”更接近“太過狗血”。
“去他家確認!”
“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