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公琴道:“君子也要殺人,李施主小心。”
說罷十指輕挑,琴聲忽變,音律艱澀厚重,驚人心魄,李重衣隻覺四麵八方仿佛布滿了重重疊疊的敵人,一步步向自己逼進,連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他定定心神,道:“好一曲‘十麵埋伏’,在下就先來領教閣下的琴音。”說著從懷裏取出一隻橫笛,湊近口邊吹了起來。桃林中頓時飛起了一陣輕佻柔緩的笛聲,卻是一曲‘鳳求凰’。琴音雖厚重,但被笛聲一擾,竟然不成片段。
原來古曲《十麵埋伏》說得是楚漢相爭的戰史,而《鳳求凰》卻是司馬相如向卓文君表達心意時所彈的琴歌,因有“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的辭句,故此得名。士兵爭戰之時最怕思及兒女情事,因此笛聲雖柔,卻仍是使琴音大亂。
趙公琴見他破去《十麵埋伏》,又奏一曲《廣陵散》,此曲因晉時嵇康死前彈奏而名垂千古,嵇康因忤罪權貴而下獄論死,三千太學生求免未果,行刑之時嵇康神色不變,此曲奏得也是皇皇正大,從容不迫。死姑且難憾其心,何況情事?琴音立時逐散了笛聲。
李重衣微微點頭,也換一曲,音律悠閑平暢,如明月映江,似清風拂嶺,正是古曲《漁樵問答》。
嵇康乃竹林七賢之一,最喜隱居曠放的生活,死雖不能動其心,但此曲中表達的境界最是令他想往,趙公琴奏《廣陵散》時心誌與嵇康臨刑時相通,一聽這曲《漁樵》,登時觸動良深,琴音不自主地跟上笛聲,同奏起來。
趙公琴猛省,忙鎮攝心神,改奏一曲《陽春白雪》,此曲孤高奧麗,世間能和者極少,漁夫樵子乃凡人俗士,固不能通曉其中妙處。一時間笛聲複弱。
李重衣略一思索,嘬唇而吹,音律婉轉流暢,醉人心脾,卻是一曲《春江花月夜》,以流美對孤高,自可與《陽春》比肩。
趙公琴見壓不倒李重衣,琴音複變,鏗鏘淒苦,隱有羯胡之音,正是後漢蔡文姬所做的《胡茄十八拍》,蔡文姬為匈奴所虜,後被曹操以玉壁贖回,此曲既戀故土,又傷身世,淒苦悲涼自不必說。人生中愁苦遠多於快意,這曲《胡茄》一出,登時便擾碎了《春江》的恬美境界。
李重衣額角見汗,身形緩緩遊走,吹出一曲《碧霄吟》。此曲誌趣高潔,瀟灑出塵,便如同一位名士隱者,不入俗流,自潔其身,將世間一切煩惱盡諸拋卻。隻聽笛聲遠及長天,流若浮雲,立時壓倒了琴音。
趙公琴背心盡濕,咬牙再奏一曲,音律時而巍峨峭拔,時而洋洋無絕,正是古曲《高山流水》。《碧霄呤》雖如隱者,但難免有知音不遇之感,聽到這曲《高山流水》,自然憶起伯牙子期二人的典故,不自覺心向往之,同奏起來。
李重衣亦猛省,冷汗涔涔而下,立時變調,吹起一曲《陽關三疊》來,此曲因唐朝王摩詰《渭城》詩中一句“西出陽關無故人”而得名,雖是抒發知己離別時的憂傷,但音調高亢而不低沉。李重衣笛聲越拔越高,最後隻聽“錚、嗚”兩聲,趙公琴瑤琴弦斷,李重衣橫笛亦裂。
原來鍾子期死後,俞伯牙斷弦摔琴,再不複奏,趙公琴聽到這曲《陽關》,大起知音再難相見之感,決然斷弦,李重衣運用內力,吹奏高亢之音,拔到最後,笛子已然經受不住,竟被吹裂。二人看似平手,但趙公琴斷弦在先,已是輸了半籌。
桃林中寂靜下來,無數桃花如雪片般紛紛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