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隨筆四題 (1 / 3)

(一)萬豔同悲話“紅樓”

——閱讀《紅樓夢》的隨筆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曹雪芹《紅樓夢》

品讀《紅樓夢》,展現在我們麵前的是一個熙熙攘攘的人物世界,給我們印象最深的,也是這些感動我們的人物,我們耳熟能詳的賈寶玉、林黛玉、薜寶釵、王熙鳳乃至劉姥姥等,他們都給我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跡。每每再讀《紅樓夢》,一些其他的人物又讓我產生不同的感覺,一種新的東西——荒唐言、辛酸淚、作者癡和其中味也在這些人物中散發出來!

《紅樓夢》中除了眾多的人物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還的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一個主題,他沒有明說,但通過這成百的眾多人物的神誌、語言、動作與心理活動表現的惟妙惟肖,一個龐大的繁榮的貴族大家庭,到後來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下場,我們不難看出,封建資本家的腐敗無能以及封建社會的黑暗和不長久。為了了解這些,我與《紅樓夢》無法割裂!

於是,我手捧著《紅樓夢》,人物與故事在我的眼前不停地行走著。

聽寶玉在夢中遊太虛幻景,看寶釵在滴翠亭瀟灑地撲蝶,聆聽黛玉在桃花樹後淺吟低唱,談笑湘雲酒醉在芍藥蔭旁,欣賞探春揮筆寫下的《詠白海棠》……

恍惚醒來,《紅樓夢》裏的一切一切,都盡收眼底,在腦海久久回蕩。這些,又還如昨天的夢,冥冥魂牽,浩浩星漢,看到“千紅一窟(哭)”、“萬豔同杯(悲)”,花紅水流去,其主旨要義,竟隱忍如此之深,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連人名也隱含深意,處處充滿象征,如“應蓮”(應憐)、“馮淵”(逢冤),還有數不清的美食,豈是一部被炒作的沸沸揚揚的韓劇《大長今》之所能比擬?!

可是,古往今來,有誰能讀出它的荒?哭出它的淚?說出它的癡?解出它的味?

女媧補天剩下的那塊頑石,被癜道與瘋僧攜下凡間來,赤瑕宮的神瑛與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也由此不約而同,雙雙來到人間,連那容貌出眾的芙蓉花神也隨之一道奔赴華夏神州……林林總總,不勝枚舉。他們一起相聚,經曆了一場紅塵是非,演繹了一曲悲歡離合,地獄的烈火在身邊燃燒,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靜止不前,這不是切膚之痛,卻是切膚之愛。當血淚撒盡的曹雪芹老先生轉身麵對不堪回首的曆史,他怎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歎!

我愛看《紅樓夢》,它的故事,它的神奇,字字珠璣如玉石,不容他人隨意更改。從一個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開朗,這是嫉妒。我在隱隱之中對寶玉產生了醋意。說來也真是慚愧,但是有幾個男性看到一個紈絝子弟的周圍無緣無故的纏繞著數不勝數的美女而不心酸呢?不是麼,補天遺石已成為神瑛嘴裏的“命根子”,榮寧二府一大家子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圍著這“命根子”轉悠,或許他們似乎都明白,若這通靈寶玉碎了,他們的家族也隻能樹倒猢猻散罷了。神瑛倒是出落得完美齊聚,呼名“賈寶玉”,既為寶,又是玉,他可真的得寵,令人人妒忌不已。人與玉相生,玉與人難棄,神瑛需要這通靈寶玉嗎?如若需要,他又何必多次砸它?!倘若不需要,又何必砸了它後再戴它?!我以為,這玉分明是一道枷鎖,是萬惡的封建社會責任軌道壓在神瑛身上的一座大山!神瑛化為人中俊傑賈寶玉,他夢寐衝破牢籠,卻又不得不返回現實,真真的欲罷不能,欲言還休啊!

神瑛,其實是忠誠的侍者,他曾經日夜用心澆灌著一枝絳珠仙草,他們難舍難棄,心神合一。如今,絳珠仙草化身為臨花照水的奇絕女子——黛玉,款款來到寶玉身邊,她下定決心,發誓要用一生的淚水去償還神瑛的善良與堅貞。這以後哦,桃花零落,她便落魄地泣;雨打妃竹,她也失魂地哭……這一滴一滴的眼淚,何時也還不清啊!也許我知道,這一切皆是定數,仙魂隨風就飄散。黛玉還下心存的珠淚後,也就完成了她一生的任務,該結束了,該回去了,回到她的三生石畔便作罷。黛玉哦,一黛一玉,真是如此黯淡,真是如此揪心!

讀《紅樓夢》幾遍,如茅塞頓開,醍醐灌頂,便積澱出了意外的收獲。那黛玉在《紅樓夢》裏的出現,竟是那麼的純潔,纖塵不染,性格裏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世人都愛她,我亦仰慕她,愛她在花前癡讀西廂,毫無避諱;愛她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愛她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如此種種這般,都使得她像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若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我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歎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隻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著“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歎息之餘,難免不提及寶釵。誰也不知寶釵原先是什麼?我至今也不曾知曉,也不想知道。寶釵的金鎖,寶玉的暖玉,竟然活生生地成為了封建意識下的“蘭桂齊芳”、金玉良緣。這是悲呢?還是喜呢?!或許寶釵對這一切全然不知,仍然撲蝶,依舊作詩;或許她早知後來將要發生的一切,婚姻大事,舍我其誰,自然一是不願放棄,二則不敢違背?但因而,寶釵被套上了情感的絞刑架,活著一副感情空殼,生著一副行屍走肉,整日裏作繭自縛,得過且過矣。最後的最後,寶釵沒有獲得沒有,乃一無所獲,也隻能“金簪雪裏埋”了……

讀罷紅樓,心裏依然還是酸酸的。當內心寧靜下來,又想了很多很多。紅樓有夢,夢在何時?紅樓無夢,夢在何處?無論夢與否,曹雪芹老先生那描繪的夢裏啊,讓萬萬千千的後人徜徉其間,無數次地進入中國迄今最神秘的夢境裏,無數次地感受著那裏寫滿的無盡荒涼,體味吟盡的珠淚流淌,觸摸道完的癡情憂傷,尋覓品嚐出的滋味悠長……

(二)莫向東風枉自嗟

——我來探究黛玉之死

“一朝春謝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香……”

這些《紅樓夢》詩詞,明明白白地描繪著一個千古難覓的奇特女子——林黛玉,她的倩影竟是那前世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這就是黛玉,下凡人間用一生淚水來償還那日日澆灌她護衛她的神英侍者。淚水的流逝,情感的枯竭,世事的滄桑,人情的冷暖,終於便成為她生命的耗結,不得不魂歸離恨天。這就是黛玉哦,那虛幻的、真實的、理想的化身,一個千百年令人為之哭泣歎息的女子,一個臨花照水、卓而不群的才女!

黛玉的短暫一生,大多光陰是在“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的瀟湘館裏度過的。她的一生被情緒美化和情感詩化,也被千百杆翠竹詩意般地映照與演繹,把黛玉打扮成了世人永遠的夢中情人、傳世佳人。

隻可惜,黛玉最終還是去也,因此我不得不說說她的死。

有人曾經講過,黛玉的死不平凡不簡單,整個過程充溢著文學的高級素養和人性的最高境界。但是,我並不否認續書者用殘忍悲慘的、毫無人道的“調包計”進行安排,為黛玉那本不完美的命運劃上句號。可誰也沒有去認真想一想,這樣一位神仙一般的夢幻女子,怎麼隻會的來得那樣的至善至美,動人心魄,而去得卻是那般的平常平淡,其結果果真是如此嗎?我以為,非也!

考究黛玉之死,我得從劉姥姥遊大觀園說起。那日,黛玉曾在藕香榭湖上坐著遊船,同寶玉說,她隻喜歡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句詩:“留得殘荷聽雨聲”,寶玉就下了決心,不再拔湖中的殘荷葉了。這黛玉如此地這般珍愛蓮花,莫非這句詩裏隱藏著什麼?為讀者啟發著什麼?

我又不得不想起了另一個重要的細節——壽怡紅群芳開夜宴。那晚,寶玉與眾姐妹共行酒令“花名簽”。黛玉得到的是什麼?是芙蓉!批語是:風露清愁。要知道,黛玉若與芙蓉聯係起來,那倒有悖作者曹雪芹老先生的初衷和意願了。地球人都知道,晴雯死後,一小丫頭對寶玉講,晴雯是天上專管芙蓉花的花神。這裏,倘若說黛玉也是芙蓉花的花神,豈不是前後自相矛盾?!於是,我反複思忖得出這樣的結論:黛玉得到“花名簽”上的芙蓉之稱謂,就應該指的是水上的芙蓉——荷花了。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把黛玉的前世想象成為荷花神了。究其原因,我還認為,那絳珠仙草不是一直生長出落在前世靈河之畔嗎?要我的分析真的是這樣,我眼下真的要認可著名紅學專家周汝昌先生給予黛玉之死所作出的評語了:黛玉緩緩走到湖中心,然後緩緩消沉了下去……而導致黛玉沉湖的根本緣故,我以為有幾種:或許是一處文學的最高境界的具體表現——黛玉前往人世間,還完了眼淚和感情,又該回去做她的絳珠仙草……此舉,就是正所謂的“質本潔來還潔去”的印證,又一次人生的倒轉輪回吧;或許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嚴重打擊:驟然而至的政治更迭狂暴的襲擊,使她脆弱地無可奈何地離開人世……或許是一份感情的不幸:賈母歸天,黛玉唯一的一座靠山轟然倒下,加上她本有的肺病卻長期吃人參一類易上火的“補藥”,自覺今生病若抽絲,無法救治,選擇了如此了斷方式——投湖自盡……

這一切的發生,倒真真是那句“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寫明了大地上沒有安葬黛玉的一方淨土。還有那句“明媚鮮豔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更是為黛玉葬身湖中給了更加清晰的解讀。

大觀園眾多水塘,哪一處才是黛玉歸身之地呢?又推斷出另一個或許來,這就是我方才所說,藕香榭的水塘吧?!

這是我想象出情景:或許是在一個初秋的深夜,天空還下著蒙蒙小雨,悲傷已極的黛玉跨進湖水,撥開枯荷,念叨著什麼,毅然走上不歸之路……

或許再有一年之後,貧困潦倒的寶玉也是在初秋的雨夜中,來到藕香榭水塘邊,望著那一片枯枝敗荷的水塘,心潮翻滾,淚珠漣漣,在淒慘悲涼的呼喚聲裏,便會想起他那枚曾經照耀他命運的靈通之玉,那枚已經讓他生命逐漸黯然的靈通之玉吧?!

(三)冷月葬花魂

風兒漂浮不定。空氣潮濕。手指在鍵盤上敲得愈來愈輕,偶爾感覺微風拂麵,吹散了我的心境。

不知不覺中,我的雙眼朦朧了,心中的天使迷失了方向……

乍眼一看,自己正斜倚在一個蔥綠色的走廊的廊柱上,遠處隱隱傳來喜慶的鼓樂之聲。房簷上,淅淅瀝瀝地滴答著雨點,像斷了線的珠子,一股異常的冷清籠罩浸透了小院中幾株隨風搖擺的青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