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 卡耐基
白雪皇後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這裏的規矩是,明天可以吃果醬,昨天可以吃果醬,但今天不準吃果醬。”我們大多數人也是這樣——為昨天的果醬發愁,為明天的果醬發愁,卻不會把今天的果醬厚厚地塗在我們現在吃的麵包上。
就連那位偉大的法國哲學家蒙坦,也犯過同樣的錯誤,“我的生活中,”他說,“曾充滿可怕的不幸,而那些不幸大部分都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我們大家的生活,也都一樣。
“想一想,”但丁說,“這一天永遠不會再來了。”生命正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飛快地溜過,我們在空間以每秒十九哩的速度跑過,但今天才是我們最值得珍視的一段時間,也是我們唯一能真正把握的時間。
不錯,時間是無情的,它不會停下來等待你的步伐,也不會為你的悔過重新來過。隻有讓我們在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刻裏感受到真正的自己,不要擔心未來,也不要懺悔過去,要完完全全地活在這一刻。做好當下的每件事,也隻有活在當下,塑造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學會不放棄,過好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要鼓勵自己,挺過去就會有美好的明天。
忽視當下,就失去了未來。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我們很難預料的,人生總會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我們不能控製機遇,卻可以創造機遇,掌握自己;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卻可以把握現在;我們不知道生命有多長久,但我們卻可以安排當下的生活。我們無法避免逆境與困難,那就迎難而上,獲取新的生活!
這時候的你,不要再埋怨命運的不公,不要再埋怨家境的不濟,而是自己沒有好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命脈,沒有好好抓住當下,從而失去了很多。
有一個鄉下姑娘擠了一罐牛奶,把它頂在頭上,她蹦蹦跳跳地往街上走去。剛來到集市上她就開始胡思亂想了:這罐牛奶可以賣幾塊錢,這幾塊錢可以買幾隻小雞,小雞長大了可以下很多的雞蛋,雞蛋又可以孵出很多小雞,小雞長大又可以下很多雞蛋,這些雞蛋賣的錢就夠我買一條漂亮的裙子了,我穿上到王宮跳舞,我的舞姿吸引了王子,王子邀請我跳舞,我要擺擺矜持……她一歪腦袋,牛奶罐掉地上摔碎了。
看著摔碎的牛奶罐,姑娘傷心地哭了,為摔碎牛奶罐哭泣,又失去了好心情。連續兩個不幸發生,真是禍不單行。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在當下的環境裏,卻想著美好的未來。結果呢?當下的沒把握好,未來的又灰飛煙滅。
學會了活在當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禍事連連。有的人為什麼災難不斷發生?原因就是心情不好,失去理智,思緒混亂,連續出現決策失誤。如果能夠活在當下,鎮定自若,相信沒有過不去的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連續出事。
世界本來就不“完美”,快樂高興人人滿意的事不是天天發生、時時出現的,它取決於現實,取決於當下。如果我們不凡事苛求完美,生活就簡單多了。我們隻需要決定自己比較喜歡事物朝哪個方向發展,即使不能如願,我們還是可以快樂的。就像有位印度大師對急於尋找滿足的弟子說:“我把秘訣教給你,你要快樂,從現在開始覺得快樂就是了!”我們要建立積極的人生觀,獲得健康人生,釋放強勁的影響力,
但是道理好懂,實踐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可能人生還要體會各種經曆吧!沒有一帆風順的命運,沒有事事如意的人生,苦難是人生的必修課,逆境是成功的奠基石。用豁達的心境、睿智的頭腦、堅強的意誌度過生命中的不如意,迎接你的必將是一片晴朗的天空。
一個忽視當下的人,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將米是什麼,因為失去了當下,就等於失去了將來。沒有將來的人生,是可怕的。當務之急,就是要重視當下,把握好現在,為好的將來做準備。
當下是現在與未來之間的超鏈接。活在過去的人,通常現在都很不如意,脆弱的他們逃避一切,隻想著回不去的過去:活在當下的人,用一個貶義詞形容就是及時行樂,用一個褒義詞形容是活出自我;活在將來的人,必須放棄當下,忘掉過去。
而事實上,人能把握的也隻有當下,誰也不知道一個月後在自己身上會發生什麼事情,命運是偶然與必然的結合。很多偶然的事情都會改變人的命運。
著名作家史蒂芬 金原本是住在拖車房中的熨衣工人,周薪隻有60元。一他的妻子上夜班,不過即使夫妻倆都工作,賺到的也隻能勉強糊口。
他們的嬰兒耳朵發炎,他們隻好連電話也拆掉,省下錢去買抗生素治病。
史蒂芬 金希望成為作家,夜間和周末都不停的寫作,打字機的劈啪聲不絕於耳。他的餘錢全部用來付郵費,寄原稿給出版商和經紀人。
他的作品被全部退回了。退稿信很簡短,非常公式化,他甚至不敢確定出版商和經紀人究竟有沒有真的看過他的作品。
一天,他讀到一本小說,令他記起了自己的某本作品,他把作品的原稿寄給那部小說的出版商,他們把原稿交給了皮爾 湯姆森。
幾個星期後,他收到湯姆森的一封熱誠親切的回信,說原稿的瑕疵太多。不過湯姆森的確相信他有成為作家的希望,並鼓勵他再試試看。
在此後18個月裏,他再給編輯寄去兩份原稿,但都退回了。他開始試寫第四部小說,不過由於生活逼迫,經濟上入不敷出,他開始放棄希望。
但是史蒂芬 金沒有因為過去的一係列失誤而懊悔不已,沒有陷在“後悔”過去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而是在妻子的鼓勵下勇敢地從失敗和懊悔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在聽了妻子一席話的第二天,史蒂芬 金把本已扔進了垃圾箱的稿件撿了回來。
他瞪著那些稿紙發愣。也許他已不相信自己,但他妻子卻相信他會成功。一位從未見過麵的紐約編輯也相信他會成功,因此他每天都寫1500字。
他寫完了以後,把小說寄給湯姆森,不過他以為這次又準會失敗。
可是他錯了。湯姆森的出版公司預付了2500美元給他,史蒂芬 金的經典恐怖小說《嘉莉》誕生了。這本小說後來銷售了500萬冊,並攝製成電影,成為1976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
史蒂芬 金懂得好好地把握當下的狀況,用豁達的心態去迎接當下的困境,而不是逃避。他懷著堅持的心,換來了美好的將來。
過去的已經過去,永遠不會再回來;而未來還沒有來臨,我們也根本無法去掌握,我們唯獨擁有的就是今天,就是當下!我們要知道:幸福的人生並不存在於未來,它是由許許多多瞬間所連成的線。所以,沒有當下就沒有將來。我們隻有把握好今天,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情,我們的未來才會更加美好。
要創機遇不要等運氣
一個人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他鎖定了一個目標。明確、堅持還持續不斷地瞄準它前進,終究會實現目標的。
——戴爾 卡耐基
成功的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均等的,但是它不會主動地降臨到任何人的頭上。機遇也從來不是偶然得來的,必須在一步一步的追求中全力以赴去捕捉。要想獲得機遇,你就必須主動伸出你的手去抓,你就得行動起來,為機遇的到來做準備。
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想找到一份好工作,成了人們心中一份熱切的渴望,特別是那些初出校門的大學生們,他們初入社會,經驗不足,有的很有才能,但由於就業的觀念陳舊,讓機遇一次次地從身邊溜走。
愚者總是說:“隻要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成功。”但是幸運之神好像不大青睞他們,有的人等了好幾年,也沒有人給他們成功的機會;智者從不相信運氣,他們隻相信機遇總是個人創造的,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會來幫助自己,所以他們總是積極地做好準備,創造條件,一旦時機成熟,便會脫穎而出,走向成功。
世界酒店大王希爾頓,早年追隨掘金熱潮到丹麥掘金,他沒有別人幸運,沒有掘出一塊金子,可他卻得到了上天的另一種眷顧。當他失望地準備回家時,他發現了一個比黃金還要珍貴的商機,也迅速地把握住了它。當別人都忙於掘金之時他卻忙於建旅店,他頓時成為了有錢人,也為他日後在酒店業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同樣,人人皆知的中國首富李嘉誠。他的成功在於對時機的把握。改革開放初期,社會還相對落後,土地也沒有現在這樣的“寸土必爭”。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李嘉誠把握住了商機,在自己並不富裕的情況下借巨款購買了大量的地皮。這樣的舉動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智慧啊。也正是這次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投資使他發家起業,成為了亞洲地產大亨。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人埋怨自己運氣不好,他們怨天尤人,怪罪父母沒有給自己創造好條件,感慨生不逢時,感慨成功者趕上了好時候、好地方……然而,除了抱怨和暗自辛酸以外,他們沒有為自己做任何事情。這樣的人,不會創造機遇,隻會消極等待。著名劇作家蕭伯納曾說過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話:“人們總是把自己的現狀歸咎於運氣,我不相信運氣。出人頭地的人,都是主動尋找自己所追求的運氣;如果找不到,他們就去創造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