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山美,水美,最美是不時泛起的思緒遠方,花好,景好,最好是一行深深的足跡。
我生在神話的故鄉
我生在神話的故鄉三麵圍著山
一麵母親河流淌那裏的父老鄉親祖祖輩輩
將鋤頭負荷成凝望
南麵山上有兩座磚塔
半山腰那座
是棄的母親薑原
山頂上的那座
是後稷司農
晴天時遠遠看
兩座塔平齊
一座像愛一座像勞動
不知道那些磚塊如何上山
不知為了紀念
注:紀念教民本紀載,其母記掛之,後抱
為啥不燒香
更不明白
塔下那些似五穀的
小卵石來自何方
為啥在風中發出響聲
我生在神話的故鄉
都說我亮晶晶像顆星星
(原載2009太原日報)
注:山西省稷山縣城有稷王廟,縣南有稷王山,山上有為紀念教民稼穡始創五穀的稷王和其母親的磚塔兩座。據史記周本紀載,其母薑原踐巨人跡而孕,生子以為不祥,棄於郊野,其母記掛往視之,鷹自空中展翼為其遮陽,虎臥其旁以乳伺之,後抱回取名棄,是為後稷,舜禹時官司農。
十月站在向北列車的窗口凝望
十月站在向北列車的窗口凝望咀嚼久違的故鄉
麥苗兒像一座座綠茵場
蒼黃的棉田裏閃著中天的星星中條山用霧蒸騰一幅幅神像母親河像母親靜靜地流淌
銀湖周圍的蘆葦搖曳新裝
一群長脖頸的大鳥扶搖翅膀送車姑娘纏綿眼睛
攀著小夥子的肩膀情深意長
故鄉的十月十月的故鄉
似母親又像姑娘
真想甩了行囊駐留在你的目光裏又怕你生氣怕你心痛
(原載2007年3月5日《太原日報雙塔周刊》)
行進在濱河路上
行進在寬闊的濱河路上一股股清風蕩氣回腸腦海中顯現草叢裏的衣裳思想裏激越著延伸的方向
行進在闊綽的濱河路上
座座大橋如並肩的長龍
汾河晚渡定格為已往的風景穿梭的車流密織心底的前程
行進在展焰的濱河路上
似坐在撫今追昔的課堂
那麼多人在講著興奮的故事那麼多人脫掉衣裳
露出了有力的臂膀
行進在振奮的濱河路上母親換上了節日的盛裝一邊舞蹈一邊歌唱
用一泓熱淚讚許兒女的臉龐
(原載2009《九頭鳥》第6期)
一坡坡黃
一坡坡黃
亮如北方的雪
吃過小米後
仿佛看見西柏坡
運出去的步槍都是炮
喝過井水後
才明白一坡坡黃
是祖國一年年的青春藥
一坡坡黃
甩掉了多少個世紀小覷了無數皇朝
一坡坡黃
彈掉了肩上的世塵吹響了共和的號角
一坡坡黃
凝練了多少曆史墨寶
澎湃了人民創造曆史的自豪
一坡坡黃
是一麵暢揚的大旗掛在曆史巨艦的桅杆飄在中國人的心潮
(原載2005年1月詩刊社詩歌藝術中心編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閃爍的星群·天鵝星座卷》)
春原
播種的播種趕牛的趕牛
新生的新生腐朽的腐朽
奔忙的奔忙憂愁的憂愁
春風有緊有慢忙著她的刺繡
(原載2005年1月詩刊社詩歌藝術中心編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閃爍的星群·天鵝星座卷》)
山溪
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雲淡風清月圓星迷越著舞步悠悠依依
好高的坎兒難不住你
積攢力量
跨越而去
再險的絕壁嚇不退你
前赴後繼
簾落穀底
跋涉一路播撒一路遠送一路迎來一路
從大地而來悄悄而來
為大地而去嘩啦啦而去
(原載2009《九頭鳥》第6期)
壺口瀑布
涼茵茵絕世妙簾樂依依遇澗躍澗
像所向披靡的隊伍一往無前
如無所畏懼的戰士衝棘斬瀾
激一群浪花如貼著水麵的海燕鼓無數濤聲猶總攻進軍的呼喊疾走一山綠一天藍
擎彩虹於雙肩
最緊急最危難的時候飛瀉不朽的詩篇
踏過千壑萬嶺
豪歌高峽平原
舞蹈粉身碎骨
呐喊白雲飄藍
(原載2009《九頭鳥》第6期)
山坡上的柿子樹
藏無數敦實於內心
山風中似一輪圓圓的月亮
一片片綠一層層青飽藏成長的苦澀摘果時急抹臉上的蜜意與黃紅
任萬裏霜紅讓楓葉獨領
默默為收獲的人掛滿山燈籠
直待農人收割完最後一份希望
甚或讓鴉鵲啄一嘴甜蜜回巢休養
柿子樹啊
你的行為和農人的心靈一樣美麗了蔚藍時空
柿子熟了的時候
凝結成一樹的燈籠掛在生命的梢頭
一臉臉笑容
一份份對苦澀的回響
一樁樁心事
把收割後的曠野燃亮
萬裏霜天裏
雙手捧一樹的火紅
(原載2006《九頭鳥》第一期)
柿鄉中秋
中秋的城市像棵柿子樹一簇簇的柿子結滿了街頭
大的小的圓的扁的紅的黃的硬的軟的滿街的柿子
像彩色的河流
柿子樹啊我知道隻有這時才是你最開心的時候
柿鄉中秋
亮了胸懷輕了心頭
(原載2009《九頭鳥》第6期)
穀子
你像田野的老農
低著那裝滿種子的頭隻是搖晃搖來搖去搖去搖來
搖回來一屋子的夢想
你每天晚上用腦和眼睛
想天上的月亮看地上的月光看來看去看去看來
穿上了一套皇帝的衣裳
(原載2006《九頭鳥》第一期、2009《太原日報》)
再說穀子
在曠野裏尋求營養把炎熱當作考場
瘦弱的脊梁
扛著生命的向往
碩大的頭顱
含蓄著超載的收成
秋來時
舞蹈的身姿彙成了風景凜冽中
舍身蒸餾滾燙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