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林若楠在鄉裏吃完早飯,就陪同縣委農工部的領導到鳳口村坑口組檢查驗收新農村建設情況。
鳳口村是陂龍鄉人口最多的村,共有人口2600人,五個自然村小組,坑口組則是村委會所在組,這裏人口聚集,占了鳳口村將近一半的人數,坑口組房屋都較為聚攏,坑口組的不足之處就是環境髒亂差,村莊到處可見牛屎糞便,村莊沒有地下汙水處理管道,路麵常有汙水彙聚,通道都是泥石路,一到下雨天,泥濘難行,深一腳低一腳。村莊裏的豬欄、牛欄裏的糞便也會隨著雨水溢到路麵上來,臭氣熏天。當地村民對此非常苦惱。針對此種現狀,林若楠把坑口組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第一個試點村。
林若楠通過爭取到縣農工部、交通局、衛生局、電力公司等多個部門的支持,共同為坑口村籌措到了十一萬元新農村建設的啟動資金。按照村莊規劃的要求,先把村莊內的牛欄、豬欄全部拆遷,移至村莊郊區,統一新建兩排豬欄、牛欄,村內按照“四通一平”的要求,每戶農家都安裝自然水,修建水衝式廁所,所有通道修建水泥路,與此同時,進行農網改造,保證供電的通暢,並對進村路口兩邊進行了綠化、美化、亮化。通過大半年的時間,坑口組打造成了陂龍鄉一流的村莊,現在的村莊路麵平整幹淨、一排排農房規劃有序排列,門前屋後種植了不少果樹和風景樹,整個坑口組煥然一新。莊園似的坑口新村吸引了陂龍鄉其他村民的眼球,各村村民都自發前來參觀。
檢查驗收組的工作人員隨著村莊環行路,繞了一圈,並到每位農戶家裏查看。
檢查驗收組組長、農工部的張副部長讚歎地說道:“林鄉長,這個村搞得不錯啊,規劃有序、布局漂亮,不光是你們陂龍鄉的示範村,也可成為甘寧縣的樣板村啊。”
“張部長過獎了,豈敢成為甘寧縣的樣板村,隻要能用好上麵資金,把江口村打造成一個宜居的舒適村莊,我就心滿意足了,也不至於辜負組織上的厚望。”林若楠謙誠地說道。
“林鄉長太謙虛了,你的工作在全縣是有目共睹的,成功引進了一家稅收上千萬的大型企業,又把陂龍圩鎮打造成了全省十大優美鄉鎮之一,現在把坑口組打造成了我縣最好的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不過兩年時間,就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就,全縣有幾個人能辦得到呀?”張副部長由衷地敬佩道,想到一年多前,這位年輕的女鄉長因龍翔化工廠汙染事件差點被全縣人民的唾液淹死,到今天受到全縣幹部、群眾的交口稱讚,林若楠用實際行動,成功地華麗轉身。
“這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這是全體鄉幹部、村幹部的功勞,沒有他們的全力支持,也就沒有今天的陂龍,這一年多,鄉裏的幹部都基本沒休假,不是忙這就是忙那,連家裏都顧不上,真正的功勞者是我們鄉、村兩級幹部。”
“想來林鄉長還是一個憐惜下屬的好領導,難怪陂龍鄉的兩級幹部都這麼喜歡你。”
“哪裏,作為一方地方領導,不僅要給當地百姓創建一個良好的勞動、生活環境,更要關心自己身邊的幹部,而這一點,卻是我做得最欠缺的,因為工作上的原因,鄉幹部這一年多來,就如一台機器在不停地運轉。”
“是啊,鄉裏幹部本來就辛苦,何況你們鄉裏這兩年來做了這麼多事情,那更是辛苦,不過能有今天的成績也是值得欣慰的。”
“這還得感謝你們部裏對我們工作的支持,沒有你們資金和技術上的大力扶持,哪有坑口組的今天呀。”林若楠感激地說道。
“這也是我們應該做的,難得見到像林鄉長這樣務實肯幹的領導。林鄉長差不多也要接任書記一職吧,你在這裏主持工作也一年多了,又做出了這麼多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