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閑遊白雲觀》(1 / 2)

生活在北京,也知道這裏有很多好玩兒地方。總是想抽空去走走看看,可有空了又無法成行。不是因為工作忙,也沒什麼家務纏身,隻是今天推到明天,明天推到後天,就這樣一拖再拖,多年的時間就過去了。時至今日,對北京的名勝,一直保持著剛來時的陌生。

周末本來去長安商場,想到了附近的白雲觀。信步走去,紅牆灰瓦處一片古跡,外有牌樓,內有香煙,撞入眼簾的是不盡的人流。原想道觀和寺廟一樣,都應該是清靜的所在,電視裏看到的修行之所,不是清幽寧靜、竹樹成陰的嗎?不管是香客還是遊人,求仙拜佛都懷著虔誠,看景覽勝也帶有敬意。可白雲觀的景象出乎意料,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看不出曾是仙人舊館,與長安商場的情景沒多大分別。

山門雕梁畫棟,透著威嚴和肅穆。擎柱鮮豔,油跡未幹,想必是剛剛漆過的,少了些滄桑古樸,多了幾分俗氣和浮華。門裏擺放著幾個攤位,賣的都是祈神的物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打打高香。看到很多人大捆小捆地購買,想必生意一定是不錯的。不解的是為什麼要買那麼多?民間說“早晚一炷香”,電視裏看到的燒香也不過三炷,為什麼這裏的人們大把大把地購買呢?想必是誤解了神仙的需求,以為像凡間送禮行賄一樣:多多益善!

咱是俗人,自然不知道仙界的規矩,按道理也應該有反腐敗之類的戒條,多燒香不一定給多辦事。神仙嘛,代表了公平和正義,而且對俗物不屑一顧,怎麼可能在乎多幾分香火?凡人給神仙燒香,根本不知道神仙的感受,隻憑自己的好惡行事,以為香燒多了神仙會更在乎,擔心香燒少了神仙會挑理。當然,也有財大氣粗的,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有錢,燒香時表現出的生猛為的是給別人看,想借此顯示自己的身份或家財。

如果我是神仙,一定不會待見這樣的主兒,因為看到他不是誠心。拜神嘛,關鍵是要敬仰和虔誠,在內心深處的拜望和祈求,也許最能打動神仙。至於燒香,不過是以此作為媒介,通知神仙有人來拜,與燒多燒少沒什麼關係。記得曾經看過的《普陀山遊人須知》,其中有叮囑遊人的提示,大意是說:“三炷為敬,多燒不宜”!難怪人家那裏是觀音道場,管理的境界都不同凡響。再看看眼前的白雲觀,煙霧彌漫、灰屑飛揚,哪裏有半點“全真第一叢林”的氣象?

據說這裏是長春真人邱處機的道場,那可是名震江湖的大腕兒,全真教祖師爺王重陽的七大弟子之一,全真教龍門派的創始人。王重陽那七個弟子都功夫了得,江湖人稱全真七子,丘處機算得上七人中的大哥大。過去常聽說評書的,都知曉這老道的厲害。今天人們對他的了解可能不是太多,很多人是從《射雕英雄傳》中知道些皮毛,也就是和江南七怪打鬥的那個高手。可惜的是這裏記載丘道長的故事不多,隻能想象他當時傳道授藝的場麵,一定是相當的盛大,受眾也許比今天北大和清華的學生更虔誠。

白雲觀建築的名聲很大。在中國,隻有少數道教叢林建築能夠與佛教寺廟比拚。除了鍾鼓樓、元辰殿,白雲觀還有供奉道教護法神的靈官殿;供奉玉皇大帝的玉皇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的三官殿;供奉財神爺的財神殿;供奉太乙真人的救苦殿;供奉孫思邈的藥王殿。再往後就是邱祖殿,那裏供奉著邱處機真人,也就是白雲觀的開觀祖師。其後是三清閣和四禦殿,用來供奉道教主要的神祗:三清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四禦即昊天上帝、勾陳上帝、紫薇上帝、後土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