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交流不需要多大學問,隻要人們能心領神會,用什麼辦法溝通都行,因此也沒必要吹毛求疵。如果說的是重要的事兒,或者麵對的受眾廣大,那說話就應該加一些小心,掂量著遣詞造句也就成為必需。說到用詞兒,其實也不用花太多的工夫,隻要別人能聽得明白,隻要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寫字或講話就達到了目的。至於怎麼說或怎麼寫,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習慣。不傷害他人,又無害於社會,說話就是個人的自由,扯遠點兒也是人權。
當然,說話、寫字也有規矩,那是生活中約定俗成的。正如做事要守規矩一樣,表達也不該胡說八道,否則就會製造出麻煩。人類的很多悲劇都與說話有關。如果事情本來就不順,要想說順自然是難的。但有些事情本不該這樣,可能就因為說成了那樣。曾經愛得死去活來,結婚沒幾天分道揚鑣了!為什麼?雖然都有自己的說法,但肯定有話沒說好的原因。人際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多半是因為雞毛蒜皮的事兒。因為說不清道不明,不斷地累積就演變出怨恨。國家之間也是這樣。戰爭不全是利益之爭,武器也不一定帶來危險。隻要不能消除誤解,即使沒有利益的謀求,即使銷毀了所有武器,人們用棍棒和牙齒也要搏鬥。
要避免誤解或化解誤解,首先必須說人話,其次就是會說話。語言總隨著時代變遷,有時也受地域的影響。俗話說:“人有人言,獸有獸語。”本該人言,卻講獸語,“對牛彈琴”的尷尬就難免。即便同為人類,古人和今人說話上有差異。今人說古話那叫學問,沒學問說不好,說得好也未必能聽懂,最好還是少說為佳。今人說話也日新月異,總有耳不暇接的感覺。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語言,但基本的規則應該是一致的,至少不能隨意地“胡添兒”,否則就會引起誤解,甚至給一些人帶來麻煩。比如時下“超級”的使用,正有方興未艾之勢,也起到了一定灌輸的效果,但終歸覺得有些離譜兒,所以導致了一些紛爭。
市場經濟是競爭的經濟,胸懷大誌沒什麼不好。很多人喜歡出類拔萃,對成精和到頂已不過癮,理想的狀態是超越巔峰。於是,商家和媒體投其所好,“超級”的營銷粉墨登場,有“超值”、“超豪華”、“超級享受”的商品和服務,也有“超人”、“超女”和各種“超級”選秀活動。轉眼之間,“精英”、“精品”、“頂級”等已風光不再;不管人和事兒,如果不加個“超”字兒,就顯得沒檔次、低品位,就不招人待見。雖然超級商品可能和原來沒什麼兩樣兒,但冠之以“超”,就能大行其道,因為確有愛“超”之人,這就是市場經濟所表現出的“超級”合理性。黑礦主住進“超高檔社區”,儼然就有超高貴的身份;偽劣商品進了超市,相當於經過了超嚴格的質檢;在“超級選秀”中拔得頭籌,就會有蜂擁而來的“粉絲”;討飯的住進了超豪華飯店,就會有人把他當“大款”。這都是市場的超級效應,不服不行!
在追求卓越獨領風騷的社會,對“超級”說三道四是有風險的,起碼會讓人覺得你保守、頑固,甚至被當成“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狐狸。我雖然對“超級”不太感冒,但絕對談不上反對和痛恨。不管是什麼事兒,一旦成為時尚,就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你可以不喜歡,但我喜歡,你管得著嗎?盡管明白這個道理,還在這裏議論“超級”,主要是因為陷入了迷思:不知道“超級”如何升級,想不出“超級”過時後的未來景象。英文中有比較級,也就是在一些形容詞的後麵加上個er,再往高了區分也不過是加上est。中國話中高到了極限也就是“到頂”,用東北話描述就是“賊拉地”。如果非要再上一個台階不可,於是用“超到頂”或“超賊拉地”等詞兒來形容,可能說明“頂”為非“頂”,要麼就是變成了扯淡,變成了沒有的事!當然,將“頂級”提拔到超級的人們,自然不會對未來憂慮。因為他們有卓越的創造力,一定會有進一步提升“超級”的辦法,隻是我等魯鈍、不得而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