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致讀者(1 / 3)

序 致讀者

讀者諸君,我隻有坦誠的語言,直抒胸臆,請您相信:本書是我頭腦的產兒,我如諸位一樣,切望它立意高雅、生氣勃勃、盡善盡美。可造化玩人,大自然自有其規律。物生其類,無知無才如我,生產出的東西隻能是枯燥無味、難切時弊、荒誕得不可想象。你可以設想在某座可怕的監獄裏出生的孩子該是什麼模樣,那裏住的是汙濁髒亂的地方,聽的是各種嘈雜的聲音。如果安閑舒適,住處宜人,有清新的原野,幽靜的樹林,潺潺的泉水,再加上心情舒暢寧靜:這一切會激起如潮的文思,即使最難生育的繆斯女神也會多產,讓世人又驚又喜。

有些父母溺愛不明,子女顯而易見的缺陷,他們卻當優點推崇;孩子的愚昧無禮之舉,他們卻當成聰明機靈,向朋友和熟人津津樂道。可我對這部書的態度隻能稱是個繼父,不能接受現代流行的這種做法。我也不會像許多可憐巴巴的作者那樣,含著眼淚苦苦哀求諸位讀者原諒或者掩飾我孩子的缺點。我憑什麼要求你們賜我這種恩惠呢?你們與我這孩子非親非故啊!你們有自己的靈魂;不管你們是什麼人,都有自由意誌的權力,不輸於架子十足,衣飾華麗的最驕傲的人。在你自己家裏,你是一家之主,就像是王座上的君王。你有屬於你的自由,有屬於你的財產,不屑於獻媚邀寵。所以,你大可隨心所欲,對這本書可以喜歡,也可以不喜歡。

我極想將這部作品以其誕生之初的本來麵貌呈現給讀者,不加前言,也不要連篇累牘、自賣自誇的十四行詩、短詩和諷刺詩等其他作品中常見的附飾。我敢鬥膽說:盡管我寫成此書花的時間不少,但花的力氣卻遠遠不如我寫這篇序言。我多次提筆又多次放下,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寫什麼才合適。有一次,我麵前鋪著紙、耳上夾著筆、肘撐桌麵、手托著腮,正在冥思苦想如何落筆,我的一位很有才能又很有風趣的朋友突然進來,問我這麼專心致誌地在想什麼。我和他很熟,沒有必要隱瞞,就坦誠告訴他:我正在挖空心思為《唐吉訶德》寫序言;並且告訴他:我為此事弄得坐立不安,簡直不想再寫下去——連書和序言都不管了,甚至連這位騎士的事跡也不想出版了。我接著說:

“我憑什麼要讓自己去受那些老執法人和凡夫俗子的評判呢?他們會說我年青時過得好好的很光彩,現在兩鬢霜染了,卻什麼也不能奉獻給世人,隻能拿出這麼一部幹巴巴的故事,文筆拙劣,毫無創見,既無思想,又無學識;又不像別的書那樣,盡管不風趣不通俗,卻前有書頁邊上的引證可考,後有注釋可循;真是一錢不值。別的書裏都塞滿了亞裏士多德、柏拉圖以及各種各樣的古代哲學家,讓讀者和世人覺得作者博大精深。他們把普魯塔赫與西塞羅攪在一起,讓公眾覺得像是聖托馬斯一樣的正統學者或任何一位大神學家。這些現代作家的方法非常巧妙,變化多端,總能使讀者高興。

上一行他們寫的是大情人們哀怨泣訴,下一行就來一段嚴肅的教義教規。這種神來之筆沒法不讓讀者如癡如醉。而我沒有這一類的裝飾和雅趣。我既沒有頁邊的注釋,也沒有評論的隻言片語。我連自己參考了哪幾位作者也不知道,所以列不出正式的清單。可現在這樣做是時尚;把參考的作者的名單按字母順序排成一串,從亞裏士多德開始,結尾是塞諾封,或是索伊洛和索西斯——盡管這兩人前一個是著名畫家,後一位是愛挑剔的批評家,卻常常被攪在一起。我也沒有哪位大人、哪位貴夫人或是某位著名才子給我送詩評價,盡管我的熟人中也有兩位兄弟,他們作的詩肯定會勝過西班牙最好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