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為乾,地為坤.古人又把金木水火土雷化名震巽坎離艮兌,先人有感天地,以天地為熔爐,容納金木水火土雷,化成一圖,名曰:先天八卦圖.
先天八卦隻是古人對天地的理解,並不能作為人類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依據,後經無數古人的生命與血汗的付出,終於在商末代有了一個大概的天地輪廓,天縱奇才周文王,縱觀上古書文,又仔細揣摩,終於寫下奇書《易經》。
《易經》此書化先天八卦為六十四卦,又每卦多種變化,更講述天地規則,人與自然的關係,實為人類感悟天地,安存於世的寶書也。奈何,此書編成後,後人膜拜,經秦漢的演化,竟變為推測人命運福禍之書。明珠蒙塵,金玉落土,人類命運的改變就此停止。
約百萬年前,地球無人,更無靈性生物,天地運行規則圓滿,有生命存在,但皆安存於世,生命無痛,無傷,有始有終。
忽誕生一生物,其後肢強壯有力,且體無毛發,有靈性。該生物,善用工具懂生老病死,會神語,此生物,不祭天,不拜地,自成一係.他們繁殖速度異常,但沒天生偉力,且食眾物,無所不吃,此行為自然受世界生物的排擠,更是常有凶獸以其為食.
天地有感,未來有劫難,該應在這不祭天,不拜地的生物身上,又感應到了無上的氣機,知曉此乃真神所造,是要看他們將來命運的結果,所以滅其種群自然不行,可是不滅他們,自身的劫難卻無法躲過,在這兩難的境界時,該生物群有一族生事,兄弟兩人自相殘殺,其中一人殺死另一人跑到別的族群生存.天地無所不能,看見了此景便心有所想,開始凝聚天地的靈氣化身為此生物模樣,自號為人,是天地生物之首,欲發展人族的興旺,以此混入其內.此後化身以淩厲的手段收複了其中一族,更以此為基點展開了此生物血與淚的曆史.
通靈性者,知善惡美醜,懂生老病死,更以,知情感,會思考和別類生靈相區別.神有言:情素也,劇毒,不傷人命,但毀其心,與大道相悖,思維也,解藥,能解劇毒,但不長久,與大道相悖.
情之毒易傳染,化身雖然為靈氣所化,但是,長年累月與人相伴,他早已是病入膏肓,且其無思維,自然不能緩和毒性,一日,化身心緒煩躁,似有螞蟻在其腦亂咬,又有蜈蚣在其身亂爬,實在難以忍受,突然一道裂縫從他身體蹦開,靈氣化身不能凝聚,竟然分為兩個,一個具有惡性情感,一個具有善念情愫,惡性化身,主張以武力,血腥的滅殺此族,而善念情愫,且有了憐憫之心,不願在殺害人類,兩化身不和,分頭離去.惡性化身離去,卻在人類中相中幾個有絲絲惡性的人,教其感悟天地能量,壯大己身,又長年累月影響其思考,使他們變成一個個欲要殺滅人類的惡魔.另一邊,善念化身,走遍人類居住地,觀看人的衣食住行,有一絲感悟,傳他們一些觀念,要他們尊天地,拜神明,與自然相容,切不可再自性自為.
經神魔化身的言傳身教,世間人類無人,隻有神與魔,魔人法術滔天,是自然能量的運用者,有無窮偉力,不是凡人所能抵擋,而另一邊,神人,隻有感悟與祭拜,自然不是對手,一時間魔大殺四方,神人慘亡無數.善念化身看此,肯定不能容忍,他因讓眾神人祭拜天地,自然就是祭拜他,雖說他是化身,但是當年善惡分家的時候,一縷天地本源卻是他得到了,他以神人對他的祭拜所產生的眾多念力,又回饋給神人,保他們傷不累體,死不毀神.以無窮的力量與魔人們展開爭鬥,勢要分個你死我活.
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爭鬥多幾分.這神魔人的爭鬥不知到了何時,但看似卻是要無窮無盡了,不弄個天崩地裂,日月無光,是不會結束的.話說天地宇宙出現前,有一混沌,其內蘊有一物,似圓非圓,似方非方,說不出其型,也無形,道不出其質,也無質.無時光,無空間,既是有,也是無,突然此物爆開,化為四朵小雲,大小不一,開始吞噬混沌氣,其中最小那個隻吞了半刻便化為一形,與人相似,它能語,道:要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