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冒百險瑤池盜丹 決雙胎府堂議症(1 / 3)

第五回 冒百險瑤池盜丹 決雙胎府堂議症

詩曰:

堪歎嬌娘計百端,生心思欲上金鑾。

羅浮有夢情空寄,聊向人間種玉盤。

且說漢文回來,入房來望白氏,開帳看見床上一條白蛇,驚死在地。此時午時過了,小青已複人形,聽見前房驚叫,慌忙起來,步出前房,看見漢文死在地上,床中白氏露現原形,唬得麵如土色。高叫:“娘娘,快複原形,相公被你驚死,緊些醒來!”白氏魂夢之中,聽得此話,翻身複了原形。爬起來看見漢文死在地上,不覺大放悲聲,走來抱住漢文身子哭道:“妾被官人強灌黃酒,腹如刀割,難顧身體,夢中現出原形,不知官人進房,被妾驚死,是妾害了官人性命。”說罷,哭不住口。小青含淚勸道:“娘娘,相公既死,不能複生,哭也無益,不如將他吞咽便了,同娘娘別往他方,怕無可意才郎。”白氏怒道:“小青,汝說哪裏話,既與官人結為夫婦,豈忍用此心腸,況我是修道節女,焉肯再事他人。

官人是我害他,必須設法救他還生。”小青道:“娘娘真呆了!人死魂魄歸陰,有何法術救得複活。”白氏道:“小青有所不知,我今要救官人複生,須當舍命上瑤池偷取仙丹。汝替我照顧官人身體,不可離開。”小青勸道:“娘娘,瑤池乃聖母金闕,娘娘你要去偷盜仙丹,徒取亡身之禍。”白氏歎道:“要救官人性命,沒奈何去走一遭,倘若偷丹不得,就死在瑤池,我也甘心。”說罷,遂打扮作道姑模樣,駕起雲頭,竟到瑤池仙境。看見白猿童子在洞口坐著,白氏不能進洞,無奈向前打個稽首,叫聲:“師兄請了。妾非別人,乃是黎山老母徒弟白珍娘是也。奉師命下山,與許仙完卻前緣,現因許仙得病,危急沉重,無藥可救,今將垂斃,不得已特來哀求聖母娘娘,懇賜仙丹一粒,以救夫命。敢勞師兄進內通報一聲,感恩不淺。”

白猿童子睜開慧眼,看見白氏滿身妖氣,喝道:“何方孽畜!大膽敢到仙山,若是黎山老母徒弟,為何滿臉妖氣。現今老母在洞同聖母說法,我今拿你進洞辨個真假。”說罷,遂即向前要拿白氏。白氏大驚,暗想道:若被他拿進洞去,性命決然難保。遂即噴出一粒寶珠,向童子麵門打來。童子不曾提防,被寶珠打中鼻梁,流出鮮血,叫聲:“哎呀!”負痛走進洞去了。白氏收了寶珠,恐怕聖母降罪,駕雲要走,已無及了。

這童子走入洞來,聖母看見問道:“你為何鼻梁流血?”童子跪下稟道:“洞外有個妖精,口稱黎山老母徒弟,說他丈夫患病,要來求聖母仙丹救他丈夫。弟子不允,反吐毒珠打中弟子鼻梁,望聖母作主。”聖母見說,怒氣衝衝,駕上沉香輦,帶了重子出得洞來。看見白蛇駕雲逃走,聖母喝道:“孽畜,走哪裏去!”即布起天羅地網。白氏要走,亦走無路了,早被天羅收在裏麵,現出原形。

聖母手執斬妖劍,正要行刑,隻見正南上一朵彩雲如飛而至,叫聲:“刀下留人!”聖母舉目一看,乃是觀音菩薩,遂即收住寶劍,起身相迎。問道:“菩薩何來?”菩薩笑道:“貧道到此非為別事,因這白蛇與許仙有夙緣之分,日後文曲星官應投在他腹中轉世,俟他彌月之日,自有人來收他壓在雷峰塔下,應他前日對真武大帝發誓之言,待文星成名之後,得了敕封,方成正果。此時卻不可傷他性命,望聖母寬恕。”聖母道:“菩薩,若論他上山偷丹,複敢打傷童子,斬罪難免。既是有這段根緣在後,自當遵命,饒他便了。”聖母即拂退了天羅地網,放出白蛇。

白氏依舊複了原形,向前跪下叩謝聖母不殺之恩,轉身拜謝菩薩救生之德。菩薩道:“孽畜,此處仙丹汝休妄想,我今指點汝一處去求。汝可去紫薇山南極宮南極仙翁處,去求仙草一枝,可救汝夫之命。”說罷,菩薩起身辭了聖母,駕雲回了南海去了。聖母送了菩薩起身,亦上輦回歸洞府不題。這白氏見菩薩同聖母去了,連忙縱起雲頭,來到紫薇山南極宮。但見宮府盤鬱,瑞氣氤氳,誇不盡的奇花異草,道不了的珍果佳禽。白氏無心觀玩,忙到宮前,看見守鹿童子在宮門前遊玩。白氏向前施禮道:“仙童在上,煩乞通報仙翁一聲:賤妾白珍娘,因夫許仙病症危重,無藥可救,蒙觀音菩薩指示前來,懇求仙翁乞賜仙草一枝,救夫微命。望仙童慈悲,為妾轉報,感恩不淺。

”鹿童聽他言語淒慘,兼是觀音菩薩指點他來,遂說道:“姑看菩薩金麵,代汝通報便了。”白氏連聲稱謝。鹿童轉身入內,到蒲團邊跪下,稟道:“師爺,宮外有個女人自稱白珍娘,道他丈夫許仙得病危急,南海菩薩指點他來,要求師爺仙草,現在宮外,弟子不敢擅便,特來稟上,未知師爺鈞意若何?”仙翁道:“我已知道了。此妖塵緣未斷,業債未滿,與許仙有夙緣之分,將來文星要投他腹中轉世。既是菩薩指點他來,你可去雲房裏麵取回生草一枝與他罷。”鹿童領命起來,即到雲房裏頭取了一枝仙草。步出宮門,叫聲:“白氏,仙翁有命,賜汝回生仙草一枝。”白氏慌忙跪下叩謝,起來接了仙草,鹿童轉身回宮複命去了。這白氏得了回生仙草,滿心歡喜,急駕起風雲,如飛回來救夫。誰料,照命難星又到了。